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高职英语教学应在强化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用英语应用文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训练。近年来,随着我国外经贸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交往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交流交往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对外书面交流交往更加频繁和广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写作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写作中文章结构散乱,学生往往把重点放在语法和单词拼写上,学生的作文中衔接手段使用太少或使用错误,文字缺乏衔接与连贯。笔者深感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加强学生写作过程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来促进语义的连贯性。衔接理论的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语篇的衔接成为语篇研究的重点。前人的研究多数针对学生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对衔接特征做了相关分析,很少涉及应用文这种实用性文体,研究对象也很少涉及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因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衔接理论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关系。论文首先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分析了我国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前人关于衔接理论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在进一步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接着讨论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并阐述了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分类方法。在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后,作者提出了两种假设,认为对学生进行衔接手段应用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质量;衔接手段中的连接和词汇衔接的应用对于提高作文质量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了衔接手段的教学训练对中国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质量的影响。笔者首先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英语写作测试,然后对学生进行了二个学期的衔接手段应用训练,最后再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写作测试。在对学生成绩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韩礼德和哈桑(1976)关于语篇衔接手段的分类法,计算出学生样本作文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的数量,以及学生在使用衔接手段中出现的错误,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学生在进行衔接手段应用训练前后文章中使用衔接手段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判断学生写作质量提高与否。结果显示,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性衔接手段应用训练能够促进其写作质量的提高。在第二次写作测试中,学生作文中使用衔接手段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增强了文章语篇的连贯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文章最后强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衔接手段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