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腹水情况及凝血功能等的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的成效比较,评价此法在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情进展方面的作用,观察其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自身的毒副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两组病例均为门诊及病房收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总数共为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采用一般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予以中药煎剂口服,对照组则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处理,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主要就症状体征积分、B超指标、肝功能等各项监测数据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病人治疗后门静脉内径均有明显变窄(P<0.05),腹水的消退均很明显(P<0.01),治疗前后脾脏厚度的改善一般,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门静脉内径方面效果更明显(P<0.05),在消退腹水的疗效上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0.01);而在脾脏厚度的改善方面,两组数据对比后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方案对于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消退腹水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改善脾脏厚度则作用不突出。(2)较之治疗前,病患的乏力、胁痛、腹胀、黄疸、腹水、出血等不适主诉及体征减轻,改善明显(P<0.01),纳差症状(P<0.05)改善也较好,治疗组在减少腹水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对出血症状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本方案对于缓解门静脉高压造成的腹水症状及预防出血有效。(3)两组治疗后ALT、 AST、TBIL、AKP、γ-GT、CHE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对两组间三个时间点进行重复测量数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第6个月能显著降低ALT、AST、TBIL (P<0.01),明显降低γ-GT、 AKP (P<0.05)。说明本方案在改善肝功能上有良好的效果。(4)两组在治疗前均有低蛋白血症,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通过重复测量数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检验所有变量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前白蛋白在第6个月升高显著(P<0.01),说明本方案对于调节失代偿期的蛋白代谢有一定的作用。(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及PTA均有较明显的改善,通过Mauchly球形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所有变量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3个月的PT及PTA有明显的改善(P<0.05),第6个月显著改善(P<0.01)。说明本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6)治疗组病例在治疗后HA、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之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本方案在改善肝纤维化上有较好的作用。结论:通过观察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证明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有效,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未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