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白内障手术已经进入了屈光手术时代,复明已经不再是眼科医师的单一目的,如何减少术后人工晶体眼的像差、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成了新的追求目标。像差和对比敏感度(ContrsatSensitivity,CS)是评价人工晶体眼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球差位于视轴,是对中央视力和视觉质量影响最大的高阶像差,也是可以通过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加以矫正的高阶像差。人工晶体眼的球差主要包括角膜球差和IOL的球差,人眼的角膜大多存在着一定的正球差,而传统的IOL大多为等凸双球面的表面设计,含正球差,IOL植入术后就更增加了人工晶体眼的总球差。含负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抵消角膜的正球差,从而提高人工晶体眼的成像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非球面IOL相继应用于临床,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角膜Q值是用来描述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推测角膜球差的大小,不同的角膜Q值会产生不同的球差,引起人眼视觉质量的差异。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Q值分布情况究竟如何?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Q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 人眼角膜球差具有多样性,是否每个白内障患者都适合植入非球IOL?应选择何种IOL才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这是需要进行严格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的重要问题。 第一部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前后角膜的非球面变化趋势。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1例(40眼),<1.0D散光者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1.0D散光者在最大曲率子午线作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术,术后三个月进行随访研究,检查项目包括手术前后的角膜Q值、角膜曲率、散光度数,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1.手术前后的角膜Q值分别为-0.08±0.22,-0.11±0.17,均呈正态分布趋势,无统计学差异(t=1.11,P=0.27)。2.手术前后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4.75±2.1D,44.82±1.64D,无统计学差异(t=-0.51,P=0.61);术前角膜曲率与角膜Q值成负相关(r=-0.512,P=0.001)。3.手术前后的散光度数分别为0.66±0.43D,0.67±0.42D,无统计学差异(t=0.33,P=0.74);术前散光度数与角膜Q值无相关关系(r=-0.181,P=0.26)。 结论:1: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2:手术后的角膜Q值比术前略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的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第二部分: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研究 目的:评价三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SN60WF、TecnisZ9001和KS-3Ai)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38眼,其中男44例,女56例。将入选的患者按不同的人工晶体随机分为四组:AcrySofSN60WF(IQ)组(27例/37眼),TecnisZ9001组(26例/36眼),KS-3Ai组(22例/31眼),SN60AT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为对照组(25例/34眼)。术后三个月时进行随访检查,其中死亡1例,失访1例,将有黄斑变性及其它眼底病的病例剔除,最后参与统计的病例为88例/126眼,平均年龄67.33±8.66岁,其中IQ组(23例/33眼)、TecnisZ9001组(23例/33眼)、KS-3Ai组(20例/29眼)、SN60AT组(22例/31眼)。随访的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角膜Q值,等效球镜度数,瞳孔直径,6mm全眼球总高阶像差及四阶球差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夜光、昼光及夜眩光三种视觉条件下的CS。 结果:1.术后各组的UCVA、BCVA、等效球镜度数和瞳孔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角膜Q值平均为-0.11±0.18,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总高阶像差和球差RMS:非球面组低于球面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非球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角膜Q值与球差成正相关(r=0.183,P<0.05)。5.术后对比敏感度比较:A.在夜光条件下,非球面组高于球面组,IQ组于6c/d、12c/d、18c/d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TECNIS组于6c/d、18c/d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S-3Ai于18c/d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球面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在昼光条件下,非球面组高于球面组,IQ组1.β5c/d、3c/d、12c/d、18c/d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ECNIS组于3c/d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S-3Ai组与对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球面组中,IQ组高于TECNIS组,在1.5c/d、3c/d、18c/d空间频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Q组高于与KS-3Ai组,在3c/d、18c/d空间频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TECNIS组与KS-3Ai组在各空间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在夜眩光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高于球面组,IQ组于五个空间频率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TECNIS组于6c/d、12c/d空间频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KS-3Ai组于12c/d空间频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非球面组中,IQ组高于TECNIS组,在1.5c/a、3c/d、6c/d、18c/d空间频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Q组高于KS-3Ai组,在1.5c/a、3c/d、6c/d、18c/d空间频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ECNIS组与KS-3Ai组在各空间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非球面IOL组(IQ、TecnisZ9001、KS-3Ai)植入术后的UCVA和BCVA、等效球镜度数、角膜Q值与球面IOL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术后角膜Q值与球差成正相关。3.三种非球面IOL可有效地减少总高阶像差和球差。4.与球面IOL相比,IQ、TECNIS可提高术后三种视觉条件下的CS,KS-3Ai可提高术后夜光、夜眩光两种视觉条件下的CS;IQ组在昼光、夜眩光视觉条件下的CS好于TECNIS组和KS-3Ai组,TECNIS组和KS-3Ai组之间在三种视觉条件下均无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