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对钩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又名钩栲,是壳斗科栲属常绿阔叶乔木,是亚热带地区优良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同时也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以2年生钩栗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在不同施肥配比下钩栗幼苗的生长量、生物量、主要生理生化和光合指标的变化,并应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钩栗幼苗的营养状况进行诊断,以筛选出最佳施肥配方,为钩栗幼苗科学施肥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年生钩栗幼苗在各施肥处理下生长规律均表现为“慢—快—慢”,基本符合“S”型曲线,但是在不同施肥配比下,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3(N1P2K2)表现最好,处理7(N2P3K2)表现最差。综合考虑生长指标,可知最优施肥配方为处理3(N1P2K2)。2、在不同施肥配比下钩栗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有显著差异,且两者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可溶性蛋白在7月份出现小幅度下降。综合全年的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处理9(N2P2K1),含量最低的是处理10(N2P2K3)。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处理6(N2P2K2),处理11(N3P2K2)含量最低。3、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对钩栗幼苗进行不同季节的光合测定表明,各处理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C02浓度均呈显著性差异,除Ci值处理7(N2P3K2)最高外,其余的值均为处理3(N1P2K2)最高,说明处理3的钩栗幼苗光合能力最强。同时,2年生钩栗幼苗在各施肥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7月出现大幅度上升后开始下降,但在不同施肥配比下,叶绿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3(N1P2K2)含量最高,处理7(N2P3K2)含量最低。4、2年生钩栗幼苗应用DRIS综合营养诊断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钩栗幼苗N、P、K养分在P/N、K/N、K/P值分别是0.11644).1124、0.4788~0.5290、3.9637~4.4269之间时养分平衡状况表现最佳。运用图解法和指数法可以直观的得出处理3(N1P2K2)的氮磷钾三者养分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处理9(N2P2K1)次之。因此,综合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配合DRIS营养诊断可得出:处理3(N1P2K2)最能促进钩栗幼苗的生长,与之对应的N、P、K施肥量分别是3g/株、6g/株和6 g/株。总体而言,2年生钩栗幼苗对P的需求量最大,对K的需求量次之,对N的需求相对较弱。
其他文献
森林景观斑块间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态过程,通过物质与能量的流动耦合维持总体可持续形态,形成“斑块耦合体”。把斑块作为空间功能单元,抽象成网络中的节点,斑块间相邻的公共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和学科质量也逐步为人们所重视,茶艺课程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其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