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一体化是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一项长期战略和社会变革,是要求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引导、支持将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转向现代化,使农村和城市融为一体。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和组织载体。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会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为载体,其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决定了产业化经营效率的高低,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维护农村基层政权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也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组织形式不断创新与完善,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可以说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市场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畅通、组织治理机制不完善和组织发展资金缺乏等问题。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经营组织效率,完善组织形式,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将农业产业化置于城乡一体化这一大的背景下,通过阐述城乡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机理,以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为对象,在深入阐述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别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农业发展国家——大型农业产业化的代表国家美国、中性农业产业化的代表国家法国和小型农业产业化代表国家日本,对这三个典型国家的农业组织发展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一些对我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在借鉴学术界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划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及运用组织效率理论,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对这三种组织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发展的动力与困境。进而提出完善和创新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设想及对策建议。依据上述逻辑架构和主要线索,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言。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总结了城乡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系统的阐释了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和理论依据,重点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关系:城乡一体化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市场是加快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坚实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核心支柱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第三部分为城乡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的关系。介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确定的几个原则。根据学术界已有的成果本文选取和探讨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三种组织形式的内涵、特征和类别,并根据它们不同的组织特征阐述了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第四部分为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形式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选择了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代表国家美国、法国和日本,对这三个典型国家的农业及其组织形式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与借鉴,从中找出一些对我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组织形式良好运行、农民与市场联结的组织形式宜多样化、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中的中心环节、政府扶持是组织形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深化合作社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第五部分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案例与困境分析。本部分选取了广东省的三个案例分别阐述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三种组织形式的优劣;借助组织效率这一理论分析了这三种组织形式在影响因素、组织目标和运行效率方面各自的优点与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当前这三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困境逐渐明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畅通、组织治理机制不完善、产业组织发展不平衡和组织发展资金不充足。第六部分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路径。根据上述分析的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逐步明确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创新的原则,找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发展与创新路径,以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此,要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城乡产业化互动、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城乡统一市场、强化合作组织中介建设,发展联结城乡的纽带、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城乡一体化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和拓宽农业产业化融资渠道,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