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状病毒(RV)不仅引起婴幼儿腹泻还可以导致肠道外感染,这个问题已受到重视。但RV肠道外感染的发病机制、扩散范围和途径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在国内外仍属空白。本研究试图从临床调查和动物实验两方面对RV肠道外感染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1、用套式RT-PCR方法在血浆和单个核细胞(PBMC)中首次较大样本地调查RV病毒血症。结果表明门诊和住院RV感染患儿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检出时间在腹泻起病的第1~6天,以第2~5天为多,推测病毒血症是RV肠道外感染的中间机制和重要环节。一般地,腹泻症状好转后病毒血症消失。PBMC和血浆都可单独作为RV的携带者,而前者更为常见。2、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检测RV感染患儿微量元素,发现5例病毒血症患儿锌、钙、锰全部低于正常,4例铅和铜异常,推测这些微量元素异常可能是病毒血症的诱发因素之一。3、ELISA法检测TNFα和IL—2两种细胞因子,RV病毒血症组患儿TNFα分泌水平低于非病毒血症组,而IL—2从目前资料看无显著差异。推测TNFα与RV病毒血症发生有关。4、首次采用从RV腹泻患儿新鲜粪便中提取的RV,通过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接种免疫低下、混合感染和新生小鼠3种动物。5、光镜和电镜下发现感染小鼠肝、心、肾和小肠不同程度的损害;肺和脑未见明显改变。原位杂交显示小肠和肾脏RV阳性,原位PCR显示腹腔注射RV组鼠的心、肝、胰RV阳性,肺和脑阴性。说明人类RV一旦扩散到全身,可以侵犯肾、肝、心和胰等脏器。推测免疫低下、肠道混合感染以及新生动物是引起肠道外扩散的易感因素。接种途径上,腹腔注射比口服更容易引起HV肠道外感染,肠道屏障在阻止RV肠道外扩散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