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金融自由化是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而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和关键是利率市场化,因为,利率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量。如果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市场经济也是不完整的。利率市场化在理论文献中就是利率水平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决定这样一种市场利率形成关系,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水平决定与变动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的市场化、利率结构形成及其变动的市场化以及利率管理的市场化。中国现已加入WTO过十年,建立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是解决开放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放开利率、汇率及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性、资本自由流动等问题的关键。因此利率市场化在经济进一步开放中变得更加重要了。本论文第一章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定义与内涵,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通过古典的利率理论以及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揭示了利率市场化的本质、特征,并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各国推行利率市场化基本改革路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章通过普尔模型分析得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第四章通过分析利率与经济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储蓄、消费、投资以及汇率等其它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利率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利率的储蓄、消费、投资及利率平价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五章主要是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进程以及改革的难点;第六章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建议。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最终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选择怎样的路径。通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判断,可以得出利率市场化与整体的宏观经济变革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是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