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 MS)是一组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症候群,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异常等,其临床终点事件为糖尿病、卒中和心血管病[1-3]。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治MS,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对MS与糖尿病发生风险关系的深入研究,且着眼于操作简便性,目前国内外常用于临床与科研的MS诊断标准有: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制定的MS诊断标准[4]以及由国际心肺血液协会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Ⅲ(改良NCEP ATPⅢ)的MS临床诊断标准[5]。两者均建议不同种族的人群采用适用于自己的肥胖标准;而关键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中心性肥胖的作用,以其作为诊断MS的必要条件。希腊[6]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改良NCEP ATPⅢ预测发生血管事件的作用优于IDF。但是,该结果是基于欧洲人群的资料而得出的,对筛查国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是否适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种族、遗传基因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东、西方人口肥胖的界定标准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MS的诊断。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不足,中华医学会[7]已针对中国人群MS的特点亦提出了MS诊断标准,即CDS标准。但是基于预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角度以评价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这三种MS诊断标准谁更适用于中国人,国内外少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技术,通过横断面研究以发现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这三种MS诊断标准哪个更适合于中国人群。方法:1、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09.6~2009.9门诊健康体检个体为研究对象。排除怀孕者,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应用激素等药物影响血脂、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的疾病患者,排除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2、详细记录所有被研究个体一的般人口构成情况、家族史及相关病史、工作时间及体育锻炼情况。所有被研究个体在空腹状态下(晨起、静息状态、禁食8小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抽取血液样本,详细记录空腹血糖、血脂等实验室化验结果。所有被研究个体行TCD检查。TCD检查均由经过培训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TCD技术人员进行。TCD操作和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11,12,13]。评价有效体育锻炼的标准[14]。3、MS的诊断标准CDS[7]、IDF [4]和改良NCEP ATPⅢ[5]这三种诊断标准。4、研究方法依据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标准筛查所有被研究个体,诊断是否患有MS,并将其分为三组:CDS组、IDF组及改良NCEP ATPⅢ组。以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应用TCD筛查)及既往心脑缺血事件作为MS患者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比较不同标准诊断的MS与发生血管事件风险间的相关强度,以评价哪种MS标准更适用于国人。5、统计学处理符合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三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者各项指标,计数资料以阳性例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及第75百分位数)表示,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MS与发生血管事件风险间的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血压与发生血管事件风险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hi相关分析[15],并分别进行关联相关系数检验[16]。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显著性差异水准为0.05。结果:共收集研究对象1908例,剔除5例声窗不佳和资料不全者,符合上述入选标准者有1903名,平均年龄(47±13)岁,男性712例(37.41%),女性1191例(62.59%)。合并血管事件者共123例(97例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占总人群的6.46%。1、不同标准诊断的MS患病率经由CDS标准诊断的MS患者269例(14.14%);经由IDF标准诊断的MS患者520例(27.33%);经由改良NCEP ATPⅢ标准诊断的MS患者565例(29.69%)。2、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三种不同标准诊断的MS患者与发生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经由CDS标准诊断的MS患者合并血管事件者54例(20.07%);经由IDF标准诊断的MS患者合并血管事件者82例(15.77%);经由改良NCEP ATPⅢ标准诊断的MS患者合并血管事件者97例(17.17%)。以MS为自变量,以血管事件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应用CDS、IDF或改良NCEP ATPⅢ标准诊断的MS,均增加CVD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4.882(95%CI 3.317~7.186)、4.687(95%CI 3.213~6.840)和4.432(95%CI 3.031~6.4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OR分别为1.799(95%CI 1.052~2.778)、1.608 (95%CI 1.036~2.494)和1.703(95%CI 1.110~2.611)。在上述基础上,加入MS各危险组分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作用依赖于其危险组分。3、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三种不同标准诊断的MS各危险组分与发生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标准中各危险组分与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血糖、血压增加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高TG、低HDL和中心性肥胖(腰围、BMI)不增加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由于不同MS诊断标准的血糖、血压水平不同,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各诊断标准中高血糖增加血管事件的OR值分别为:4.006(95%CI 2.497~6.427)、2.602(95%CI 1.663~4.070)、2.600(95%CI 1.670~4.049);不同标准中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2.239(95%CI 1.387~3.617)、1.845(95%CI 1.108~3.071)、1.836(95%CI 1.118~3.015)。Phi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标准中高血糖水平与血管事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0.651和0.651,由于IDF与改良NCEP ATPⅢ两种标准的相关系数相同,故比较CDS与余两种标准间的两两关联相关系数显示,CDS标准中高血糖水平与血管事件间的相关密切程度优于IDF及改良NCEP ATPⅢ,具有显著差异(Z=2.02, P<0.05),说明CDS使用的高血糖水平与血管事件间具有更好相关性。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标准中高血压水平与血管事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0.679、0.603和0.603,CDS与IDF、ATP III的两两关联相关系数比较结果显示,CDS中高血压水平与血管事件间的相关密切程度优于IDF及改良NCEP ATPⅢ,差异具有显著意义(Z=1.97,P<0.05)。说明CDS标准使用的高血压水平能更有效的预测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结论:CDS、IDF及改良NCEP ATPⅢ三种诊断标准诊断的MS患者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影响取决于高血糖、高血压,而CDS诊断标准中的高血糖、高血压临界值可能更有利于国人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