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进行文献评价及回顾性调研评价广东省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形成行业认可、可供推广应用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制订实施规范提供循证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在心脏中心既往心衰中医辨证、治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心衰现代医学与中医治疗的针对性文献调研,为将后进行路径的修改提供证据。其次,通过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2004年1月-2005年7月,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2006年1月-2007年7月,路径组)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四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相关性;2.住院时间;3.住院费用;4.住院并发症;5.半年内再住院率;6.住院病死率及1年内病死率;7.临床路径执行情况;8.退出临床路径组的严重变异情况。研究结果本研究路径组188例,传统组238例,路径组严重变异事件41例,共467例。两组患者在入院病情上无明显差异。住院总费用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28.487元/日,平均住院时间由15.26±9.837天下降到12.87±5.086天住院时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96)。平均住院总费用有下降的趋势,由10735.67元下降到9104.13元(P=0.193),其中西药费、检查费有所下降,而中成药费及中草药费有所增高。住院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半年内再住院率、住院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有下降的趋势。临床路径执行率超过88.6%以上,实行路径后有17.9%的病例出现变异事件需要退出路径组研究。结论实行了临床路径之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病人住院费用均有下降的趋势,通过临床路径的前期实施与管理,在临床上起到一定的医疗成本控制的作用,同时未明显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为下一步在共同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基础上,完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管理,更加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护、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使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向更深入及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并为将后形成行业认可、可供推广应用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必需的临床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