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代工企业的“集中地”,国内OEM企业发展迅速,并以其自身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及原材料资源深嵌于全球生产网络之中。然而,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及土地成本的不断提高、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众多OEM企业原本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已逐渐减弱,其他如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OEM企业代替国内OEM企业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委托代工业务。除此之外,加之OEM利润较低、对委托方依赖较大等问题,因此,我国OEM企业有必要进行战略转型,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鉴于此,以往有学者对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企业有必要从OEM向ODM或OBM进行转变,从而改变当前制造业企业处于价值链底层的状况,从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通过回顾以往文献成果,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理论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OEM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过往的研究多是在遵循传统的OEM-ODM-OBM-IBM的转型路径基础上展开,对于其他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多数研究都止步与OBM阶段,少有研究会将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拓展至IBM(国际品牌)阶段。此外对于研究内容,以往研究集中在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和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的资源与能力的讨论,缺少对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获取资源,提升核心能力的研究。企业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一个个单独且又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企业通过对价值链上各环节分析,巩固和提高自身优势环节,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对企业的关键资源与能力做了界定,并且明确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以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为基础。但是对于企业应该如何沿着价值链升级,具体采取何种措施,理论中并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拟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来探索代工企业在其他转型升级模式下,企业如何通过利用自身关键资源与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最终成为国际品牌的转型升级过程,以期对我国OEM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的行文安排如下: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其次,本文在系统的回顾和分析以往学者对OEM企业自主转型升级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了以往文献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以及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理论回顾。再次,本文详细阐述了奥康、安踏、鸿星尔克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型升级过程,并对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尝试策略进行了归纳,最终总结出企业构建国际品牌的转型模式和能力构建全过程,并且将三个企业的升级路径用模式图展示出来,为我国OEM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本文根据案例研究的结论,提出对我国OEM企业创建国际品牌具有帮助的相关策略,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企业OEM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在实践中为处于发展困境的国内代工企业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战略选择,对我国战略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已有关于企业OEM转型升级的文献多集中于研究从OEM-OBM-IBM的路径模式,而本文则对与以往不同的升级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借助案例研究的方法,本文探索了OEM-OBM-IBM、OEM与OBM并行并进一步进入IBM阶段的转型升级过程,这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属于比较新颖的研究视角。第二,过往对企业OEM的转型升级研究多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通过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描述和探索,但是由于单案例研究固有的局限性,部分研究可能只属于“个体情况”,有时难以保证其外部效度。本文通过选取多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了我国本土民营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同”与“异”,从而为国内代工企业未来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提供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