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村建设对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两难”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来说,信用村建设能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减少贷款抵押要求,从而提高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对于农商银行来说,信用村建设能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贷款风险并且扩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随着我国深化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开展,各农商银行需要将农村信用村建设的工作尽快落到实处,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信用村建设方案。首先,本文对信用和信用评价的理论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影响信用和信用村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信用村评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法律与文化发展水平、政府信用水平、农户信用水平和企业信用水平五大类。通过对农商银行进行实地调研,得出了农村经济经营主体资质弱、农商银行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以及外部环境的缺失,均加剧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农村经营主体的借款难度以及农商银行放贷的风险,需要通过信用村的建设缓解相关问题。其次,本文基于调研得到的信用村建设的需求,构建了信用村的建设具体方案。第一,提出信用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信用村建设分三步走的工作规划以及信用村评选小组、领导小组、监管小组三个工作机构,确定了信用村评定的具体实施流程;第二,明确了信用村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微观方面,应从农户、中小企业、基层农村政府几个方面单独考虑进行评价,宏观视角则应从经济、金融、文化、法律制度等进行评价,综合构建一套适用的信用村评定指标;第三,提出了信用村建设的激励机制与义务。最后,对于构建出的信用村建设方案,以BC村为样本进行信用评估,分析影响BC村信用的各个因素以及存在的信用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农商银行要定期完善农户的档案信息,增加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建议基层政府重视村级信用的建设,高度重视因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的农村发展主体缺失问题,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议银行与基层政府增加金融知识与信用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出台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同时提高保险覆盖率;多渠道全方位的促进农村信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