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 (1989)曾创造出“意识流”这一概念来描述意识的流动特性。在“意识流”体验中,有一种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熟悉,却经常忽视的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以下简称MW)。我们约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进行着这类体验(Reichle et al.,2010).大量实证研究表明,MW在不同难度任务中的发生率(探测到被试发生MW的次数除以总探测次数)存在差异。MW在不同难度任务中的发生特点是否有规律可循,又呈现什么规律,一直是研究者尝试探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一方面认为,在持续注意反应任务,编码任务和阅读等(研究者认为这三类任务难度依次增加)相对简单任务中,MW的发生率随任务难度增加而下降;另一方面,研究认为相对较难的阅读任务中MW的发生率反而比简单任务中还要高,如Feng等(2013)发现被试在阅读高难度任务时,比简单阅读任务MW的发生率反而还高。两个结论分别得到研究证据的支持。心智游移在不同难度任务中,以及相同任务不同加工层次中有怎样的发生特点,又怎样解释这个特点,及影响因素是什么?便是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从不同难度的认知任务入手,采用计算机行为实验、眼动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探讨大学生群体在不同难度任务中MW的发生特点,及工作记忆容量、任务持续时间以及当前关注事件对MW发生特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不同难度任务(持续注意反应任务、编码任务及文本阅读任务)中,大学生MW的发生率随任务难度增加而减少;在每个任务中,MW的发生率随着任务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在以数字材料为内容的,低中高不同加工层次的持续注意反应任务中,大学生MW的发生率总体上呈U型趋势,即在低加工层次中,MW发生率较高,在中等难度加工层次中,MW发生率下降,但在高加工层次中,MW的发生率又增高。与低工作记忆者比,高工作记忆者在低中加工层次中MW发生率较高,但在高加工层次中MW发生率较低。(3)在以文本材料为内容的,低中高不同加工层次的阅读任务中,大学生MW的发生率总体上呈U型,大学生MW的发生率总体上呈U型趋势,即在低加工层次中,MW发生率较高,在中等难度加工层次中,MW发生率下降,但在高加工层次中,MW的发生率又增高。在低中高加工层次中,MW的发生率都表现为随任务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与低工作记忆者比,高工作记忆者在三个加工层次中MW的发生率都比较低。(4)在文本阅读任务中,首要任务是个体高关注事件时,高低言语记忆组MW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首要任务是个体低关注事件时,高言语记忆组比低言语记忆组MW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