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权之宪法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和法律赋予社会主体诸项权利,同时也相应地赋予他们在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拥有平等而充分地获得公力救济的权利即诉权。诉权作为一项救济权利之权利已呈现出宪法化、国际化的世界宪政趋势。诉权宪法化主要体现于:世界各国纷纷赋予诉权之本质属性即宪法权利属性,并将诉权上升到宪法层面给予保障;诉权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欧洲人权公约》等国际人权文件都将保障公民诉权明确化、成文化、规范化。然而,诉权宪法化、国际化的宪政潮流并未使诉权在我国受到普遍关注、获得特别保护,现实生活中公民诉权遭到限制、剥夺、迫害的现象比比皆是、屡见不鲜,面对我国诉权发展之困境,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坐以待毙。所以,笔者试图尝试从宪法的高度来保障诉权,还诉权应有的宪法权利属性,将诉权真正载入宪法文本,因而《诉权之宪法建构》这篇文章便应运而生。全文六万余字,由四章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诉权宪法建构之问题的源起。众所周知,“齐玉苓案”、“延安黄碟案”、“乙肝歧视案”等宪法特案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本章中笔者正是从这些典型案例切入正题分别介绍诉权宪法保障的缺陷;诉权普通法保障的缺陷;司法实践中公民诉权行使之障碍及其他影响公民诉权行使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了突显我国诉权宪法建构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诉权之宪法建构”的重大意义。第二章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诉权宪法建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本章共分为三节由“我国诉权宪法保障的现状”、“我国诉权宪法建构的必要性”、“我国诉权宪法建构的可行性”组成,且每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抑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为“我国诉权之宪法建构”作了充分的铺垫,并有助于实现中国人民追求了数百年之久的宪政之梦。第三章主要介绍诉权宪法建构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诉权的起源、发展、内涵、分类、权利属性、特点、结构、功能、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及诉权与宪法权利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在深刻理解诉权及明确诉权与相关权利关系之基础上来构思“我国诉权宪法建构”的具体操作模式,以便加速我国诉权入宪之步伐,开辟我国宪政历程的新纪元。第四章“诉权宪法建构的制度之维”是全文的最后一章,也是全文最具创新性之章节。不管是从宪法层面进行诉权建构的具体构思还是从其他层面为“诉权之宪法建构”作理论铺垫,目的都是为了明确诉权之宪法权利属性;将诉权载入宪法文本加以保障;进而实现“保障公民接近法院、追求正义、实现权利、限制权力”之宪政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巴豆生物碱(croton seed alkaloid,C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对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A分别处理SMMC-7721细胞2
目的探讨针刺、药物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针刺、药物结合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每周针刺3次,5次为1疗程,共3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收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3b(Mst3b)和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B组)、单纯损伤组(C组)、肌苷治
本文在原有的基于AT切晶体谐振器,模拟和数字补偿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的基础上进行改型,使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自动化程度,并适应工业化生产。介绍了这种
<正>图文转换是2013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热点题型之一。下面,结合图文转换题的类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一.标文转换标文转换,以会议或行业徽标为试题材料,或要求简要说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源自于跌宕起伏的阶级斗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宝贵产物。1840年恩格斯在《唯理论和虔诚主义》中首次提出“
<正>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自主阅读导学活动已经成为教育的时代潮流。这其中,译读学习既落实了目标,又高度关注学生的基础,同时切合目前测试的考查深度和宽度。因此,自主
<正>"读书破万卷",人们都懂得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读"这一过程方法;语文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语修逻文,可在教学实际中,"读"是否存在误区呢?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读"可以
目的:研究松潘乌头总碱(TAS)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大鼠甩尾法测定动物的痛阈,同时检测乙酸致痛小鼠脑组织NO、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icv TAS0.025mg/kg能
<正> 目前,深圳的报业市场已经是群雄逐鹿、竞争空前激烈的局面,除了《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以及《深圳法制报》等本地媒体抢占市场外,广州的媒体对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