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X(X)”作为一种构式,无论虚拟网络环境,还是日常会话,亦或电视媒体中访谈类、综艺类节目,其出现频率有越来越高之势。“小X(X)”包括“小+N”、“小+V”、“小+A”三类情形,与以往的语义、语法研究不同,笔者以构式语法作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参考近年来专家与学者对“小的语义演变”、“大、小的对称考察”、“小字结构的探析”等方面的成果,对创新使用的新语言现象“小+X(X)”结构作深入分析。本文主体涵盖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构式“小X(X)”及其构式义解析。分别对研究对象“小+N”、“小+V”、“小+A”做了范围界定,并且对各个构式呈现的构式义进行了解释。第三部分是构式“小X(X)”的主观呈现。“小X(X)”构式所呈现的实际上就是说话者在一定场景中对所述对象在心理扫描之后识解它并实现从客观轴跳跃到主观轴的过程。第四部分是构式“小X(X)”的话语功能及其语用特点。一方面阐述了描写性、评价性、放大性、缩小性等话语功能在构式中的体现,一方面解释了难以替代性、标新立异性、含蓄、委婉、谦虚性、经济实用性等语用特征。第五部分是构式成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孕育、网络搭建平台、言语使用者推动以及“小”的多义性与搭配能产性的语言自身原因。第六部分是余论,总结了本文主要内容,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并分析了本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