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技术的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以新疆精河县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研究己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研究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能够促使人类及时调整开发利用土地的方式和强度。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危害严重地区之一。精河县位于艾比湖流域,属于典型荒漠化区域[1][23]。其荒漠化的时空变化对准噶尔盆地的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指征作用,利用遥感和GIS手段研究该区域的荒漠化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科学意义。   本文首先选取1998年TM和2003年IRS-1C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1:10万地形图及相关图件和统计资料为辅助数据;其次借助于RS、GIS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利用ERDAS8.6和ARCVIEW3.3等软件,结合实地调查,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沿用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了两期影像解译标志,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荒漠化程度进行了分级评价;第四,在以上基础上对精河县土地荒漠化进行了现状信息和动态信息提取,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第五,采用空间叠加方法将两期荒漠化矢量图叠加,用转移矩阵表示两期土地荒漠化的空间变化过程;最后,在充分保证两期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研究分析了精河县荒漠化现状、动态变化,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   研究表明:从1999年至2004年,精河县荒漠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态势是整体改善、局部有所恶化。从总体上来看,逆转速度从南向北增加;从荒漠化类型来看,水蚀荒漠化扩展,盐渍化和风蚀荒漠化发生逆转,变化速度是盐渍化荒漠化最快,水蚀荒漠化次之,风蚀荒漠化最慢;从荒漠化程度来看,有逐渐改善的趋势,发生逆转的主要是中度、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轻度荒漠化有所扩展。   通过分析发现,致使精河县荒漠化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因子是气候因子,其次是管理与政策因子,而人口因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社会经济因子等也是精河县土地荒漠化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生态补偿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
全新世是地球发展演变历史的最新阶段,现代环境是全新世环境的延续和发展。研究全新世环境、特别是气候的演变过程,对认识现代环境的形成和预测未来的人类生存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了解人口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等方面信息,不仅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政策提供资料,而且还为国家的行政管理和人口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由于计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周边地区强大的辐射作用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亮点,大城市的卫星城镇由于自身特殊的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