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城市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导致单位制解体,公共性事务进入社区,大量无行政主管、无明确挂靠关系的新经济组织和大量流动党员的涌现,使原来党的组织系统的控制能力削弱,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进行了转变。在此背景下,2004年上海市委进行了区域性“大党建”模式的尝试。由于其着眼于“区域”——“块”,以及在党建主体、党建领域、党建内容三方面的综合性,使得其与着眼于隶属关系——“条”传统单位制党建模式有着鲜明的区别。笔者所在的宝山区淞南镇,是一个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新型乡镇,近年来淞南镇在社区党建方面不断尝试突破。本文即以淞南镇区域性“大党建”的创新实践为例,在国内社区党建的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借助治理理论和网格化管理理论,对区域性“大党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开创社区党建的新局面。文章共分七部分,导言部分对本文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一章对区域性“大党建”相关问题做了概述。首先对社区、社区党建的概念、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概括,分析了区域性“大党建”产生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区域性“大党建”已经开展情况的分析,总结出区域性“大党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使得它与传统单位制党建模式鲜明地区别开。第二章对淞南镇探索实践区域性“大党建”的情况作了介绍,对原因背景、具体做法和实践意义分别作了分析和研究。第三章对区域性“大党建”可能会走向“全能政党”的误区,以及实践中存在社区党组织定位不明、条块矛盾和党组织“社会执政”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从时下流行的治理理论和网格化管理理论入手,在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概述后,提出了区域性“大党建”的发展方向。最后一章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政策建议。文章最后对全文论述作了简单总结,指明了有待研究的问题和本文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