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媒介与资源,最能体现历史课程目标。自21世纪以来,两岸三地均进行了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则是这一改革运动的关键环节。历史作为日常经验的记忆载体,共同的生活与文化经历是族群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关键领域。故曰“欲灭其国者,必先去其史”。对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为有组织的进行科班学习、教育制度保证顺利执行和官方审定历史知识内容的主要传播载体,其知识内容传播与编排,都体现着国家意志及对历史认同的态度。“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同版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这一知识的呈现方式风格迥异、异彩纷呈。与此同时,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该事件叙述的体系、方法、知识点选择、表达方式等,都突出表现了三地意欲让青少年达成的历史认同及导向意识。论文以历史教科书编写内容为切入点,探析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大陆“岳麓版”、台湾“三民版”和香港“现代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找出两岸三地教科书编写异同,探讨历史教科书编写体系背后育人目标的诉求与设定,并为大陆历史教科书编写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