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目前全国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病症,而偏瘫是脑卒中诱发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由偏瘫给患者造成的生理、心理问题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地痛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对康复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康复治疗能够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康复医疗领域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我国的康复医疗水平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想提升康复医疗的整体水平,不仅要深入进行医学理论的研究,还要加大力度进行康复医疗设备的研究。本文对具有偏瘫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康复治疗理论及其相关设备研究的综述、适用于康复医疗环境的设计调研方法、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康复产品设计方法,以及家庭环境中偏瘫患者下肢训练产品的设计实践。首先,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对目前临床效果较好的康复治疗理论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实地调研,明确了减重康复理论在偏瘫患者日常下肢训练中的重要性,确立了减重设备在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明确了镜面神经元康复理论在康复治疗中的普及性和有效性,因此,无论从疗效的角度,还是视觉体验需求的角度,镜面疗法都是目前进行下肢康复产品设计研究要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其次,本文对各类设计调研方法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根据偏瘫患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采用了“访谈+观察”的调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收集到了目前患者在下肢训练中影响训练质量的问题点,通过对调研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目前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现状有一种“木桶效应”——1.由于经济、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有大量患者无法接受医疗机构中的专业康复训练,高质量康复训练普及率高太低。2.患者进行高质量康复训练时间短、花费高,仅占全天康复训练很小一部分,在此之外的时间患者主要选择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自主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目前具有效率低、时间长的特征。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提出“开拓家庭治疗环境,增加高质量康复训练时长”的横向思维方法,重视患者训练短板,通过提升家庭康复训练质量,避免形成错误的训练习惯,降低形成问题步态的风险,同时,可以以此为契机,提倡患者养成持续进行康复锻炼的习惯,避免病情反复。再次,本文进行了设计实践,结合前期调研中总结出的患者需求,并对家庭环境中的康复训练产品的功能、造型等方面与医疗环境中的康复训练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运用减重康复理论和镜面神经元康复理论,在家庭环境中设计了一款具有减重和镜面观察功能的下肢训练产品,优化了减重设备的结构、镜面观察疗法的视觉体验、穿戴设备的穿戴便捷性,并设计了适用于当代家庭环境的产品外部造型,验证了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康复产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对于今后在康复医疗产品设计研究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