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平均出生时间1.83d的中国荷斯坦公犊36头,按出生时间和体重相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9组,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代乳料中全脂奶粉、酶制剂(α-淀粉酶)、甘露寡糖以及代乳料与犊牛料采用不同哺育方案为试验因子。全脂奶粉、甘露寡糖、α-淀粉酶分别设为0.00%、12.5%、25.0%,0.10%、0.15%、0.20%,0.05%、0.10%、0.20%三个水平,哺育方案分别采用代乳料哺喂到7周龄+1周过渡料(7+1)、代乳料哺喂到5周龄+3周过渡料(5+3)、代乳哺喂到3周龄+5周过渡料(3+5)3个哺育方案,研究代乳料、犊牛料不同哺育方案下,代乳料中全脂奶粉、酶制剂(α-淀粉酶)、甘露寡糖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能量、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优化方案,为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早期断奶人工培育及公犊牛的肉牛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代乳料、犊牛料不同哺育下优化因子组合0~1、1~2月龄分别为α-淀粉酶0.15%、全脂奶粉12.50%、甘露寡糖0.10%和7+1的哺育方案,0.15%甘露寡糖、0.10%α-淀粉酶、12.50%全脂奶粉和7+1的哺育方案可有效提高不同月龄阶段犊牛的日增重、能量和蛋白用于增重的转化效率。不同月龄阶段优化组合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不显著(P>0.05),且4因子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表明代乳料中使用非乳源蛋白完全取代乳源蛋白是可行的,非乳源蛋白、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促进了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了其酶系系统,促使犊牛提早接触固体性饲料刺激瘤胃的提前发育,同时促使犊牛干物质采食量不断增加,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定植,促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降低了腹泻率,增强了犊牛的消化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