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并非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 因此语言具有任意性、双重性和创造性等多方面的特征。由于语言系统内部词汇意义丰富、句子结构特殊,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歧义现象, 英语也不例外。这些歧义现象造成了语言信号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偏差甚至误解。语言学家对此问题一直很感兴趣,也进行了大量的、颇有成效的研究。对歧义现象的研究不仅对语言的理解、写作和翻译有着实际的意义, 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某些成果有不少是从歧义现象入手取得新进展的。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03级英语专业63名大二学生的400篇课后作文为语料,对其中出现的歧义句加以归类、分析和总结,分析了造成歧义的诸多原因。例如: 一词多义、词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词义粘合程度不同、语义表达范围和强调点不同以及言外之意等等。但归纳起来在文章中出现最多的是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造成词汇歧义的原因在于词语的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 而结构歧义一般起因于形态或结构的含混。作者在统计和比较各种类型歧义句出现的频率的基础上,总结出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较容易出现歧义现象的“敏感区”,如定语引起的歧义、情态动词引起的歧义、一词多义以及状语修饰层次不清引起的歧义等,并对选择性激活模式、穷举激活模式、起码连接策略、后封闭策略等解歧理论和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在写作过程中, 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发现和排除文章中的歧义现象,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和速度。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歧义句类型的特点,并就如何进行解歧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就如何减少歧义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