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主要有环境地球化学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法,其中环境地球化学法主要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确定密切相关,从土壤的角度出发进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本文选用池州地区作为背景区,选择该地区花园巩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地球化学法进行深入剖析与完善,共采集背景区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14件(其中3件样品进行粒度7级筛分)以及污染区水系沉积物样品2件,同时收集了215件池州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数据,共计252件样品进行环境地球化学法的应用与验证。本文首先采用元素统计法、元素参比法、累积频率曲线法对研究区进行背景值确定。结果显示元素统计法估算的背景值,除As和Cd外,其余6项元素Hg、Cu、Pb、Cr、Zn、Ni的背景上限与国内外标准值具有很大的偏差,且参照该背景值,研究区只有Cd的含量超标,该方法估算结果比较笼统;元素参比法估算背景值时,由于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时,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该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不可行,突显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累积频率曲线法估算的背景值与样品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样品均未超标,这与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出入,且累积频率曲线法在判断异常拐点时存在人为影响,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三种环境化学方法在元素背景值的确定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且估算的背景值均为定值,给土壤环境标准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为克服上述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前人提出的定量表征微量元素风化行为的经验方程来估算研究区的土壤环境背景值,该方法估算的背景值为变化的值,即每一件样品均可计算出其背景值。利用污染指数P经验=lgC实测/(lgC背景+0.4)判断样品的污染情况,其结果显示D15和D16两个样品8项重金属的P经验>1,判定两样品污染;同时,判定了研究区部分样品存在Cd和Hg污染,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方法在背景值的确定过程中不受数据多少的影响,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克服了三种环境地球化学法存在的局限性,且变化背景值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解决了现行标准制定过程中“一刀切”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变化背景值的提出也给标准的制定带来了新思路,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