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效率研究——税法供给需求的视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yyy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与法学的融合,效率这一经济学的根本命题被引入法律领域,法律的效率价值观逐步成为当代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并为国家立法提供理论依据。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分配活动的准则和规范,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实现的主要形式和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经济调控、公平分配的有效手段,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国家整个税收制度核心的税法,其效率状况如何,对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税法效率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且分散,尚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体系和成果。因此,本文选择税法效率作为研究主题,围绕税法效率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完善和补充我国现有财税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以效率为标准检视与评价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导我国正在进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改革。 本文把法学与经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在对税法效率的内涵及衡量进行探讨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税法供给需求的角度对税法效率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税法供给、税法需求、税法供求关系与税法效率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税法效率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税法效率的现状及供求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税法效率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其余6章构成本文的主体内容。主体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二章“税法效率内涵及衡量”,在对法律效率的不同观点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税法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税法效率就是税法收益与税法成本之比,并分析了税法成本和税法收益的构成。笔者认为,税法效率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税法制定实施的效率问题,即税法制定实施整个运行过程的成本和收益;二是税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即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考虑到税法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也是税法收益,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或者带来税收超额负担也是税法的成本,因此,简而言之,税法效率就是税法收益与税法成本之比。同时,分析了税法效率与税收效率的区别与联系。在税法效率的衡量上,指出税法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那一点就是税法效率的最高点。为便于实际应用,从税法的制定实施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层次,分别就立法效率、实施效率和经济效率提出了具体衡量指标。这些都为全文下一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分别从税法供给、税法需求和税法供求的角度分析了对税法效率的影响。第三章“税法需求与税法效率”引入了税法需求的概念,即需求主体对税法资源的肯定性要求,并分析了国家、政府、市场主体的税法需求动因,认为国家、政府对税法的需求源于对税收的需求,市场主体对税法的需求源于对公共品的需求。同时,分析了影响税法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变量。在对税法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税法需求对税法效率的影响,认为需求主体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影响税法效率的内在机理,税法需求强度、需求的一致性、不同需求力量的对比通过影响税法成本影响税法效率,税法需求影响税法收益的实现进而影响税法效率,税法需求信息机制通过影响税法供求均衡的实现影响税法效率,税法需求的异化引致税收违法行为从而影响税法效率。第四章“税法供给与税法效率”引入了税法供给的概念,认为税法供给不仅是指税收立法,而是指国家机关进行的税收立法以及正确执法、司法等活动的总称。同时,分析了影响税法供给的主要因素和变量。在对税法供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税法供给机制、税法变迁和税法供给公平三个方面分析了税法供给对税法效率的影响。认为税收立法机制的核心要素立法机关、立法者和立法程序通过直接影响税法成本和影响税法质量对税法效率产生影响,并把税法质量集中归结为客观性、协调性、稳定性、明确性,论证了这四个方面与税法效率的正相关关系;税法实施机制如实施机构设置、激励制约机制的健全有效与否影响税法效率;指出税法变迁的路径选择、时机选择和变迁频率都会影响税法效率:强调了税法供给相对公平对税法效率实现的重要性,二者是同向促动的关系。第五章“税法供求与税法效率”在前面第三、四章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税法供求均衡与非均衡进行了内涵界定,继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论证了税法供求均衡对税法效率实现的重要性,即税法供求的均衡是税法效率实现的必要条件;分析了税法供求非均衡影响税法效率的原因,并探讨了其具体表现形式及对税法效率的不利影响;指出税法供求理论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指导税法的供给,实现税法的供求均衡。最后,通过建立相对于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和边际成本一边际收益的税法供求模型,分析了税法供求均衡实现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税法供求均衡实现的途径,即实现博弈的开放性和公平性、提高博弈主体的参与动力以及保持博弈的动态性。 第三部分为第六、七章,具体分析了我国税法效率的现状、成因及提高。第六章“我国税法效率:现状及成因”,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我国税法效率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税法效率较低,并运用税法效率的衡量指标,分别从税法的立法效率、实施效率和经济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同时,认为我国税法的供求失衡是导致我国税法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税法质量的供求失衡,税法结构的供求失衡,税法实施的供求失衡,税法供给的“过剩”与“缺位”并存。第七章“我国税法效率提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第六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税法效率提高的思路。首先,提出了税法供求均衡机制的构建思路:建立公平合理的税收立法博弈机制;通过强化市场主体的税法需求、降低税法需求主体的参与成本、提高市场主体组织参与博弈的能力,以构建税法需求的有效显示机制;完善税法供求的信息机制,加强供求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促进税法供求动态均衡的实现。其次,从我国现实出发,针对目前税法供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税法供求均衡以及加强税法供给成本分析控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1)研究视角有所创新。本文从税法供给需求的视角出发,对税法效率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拓宽了问题的研究视角,丰富和深化了税法效率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2)界定了税法效率的内涵,提出了税法效率的衡量标准。(3)引入了税法需求和税法供给的概念,并分别分析了二者对税法效率的具体影响。(4)明确提出税法供求均衡是税法效率实现的必要条件,税法供给必须适应税法需求才能富有效率,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税法供求非均衡降低税法效率进行了论证。(5)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税法供求均衡实现的内在机理,强调了博弈在税法供求均衡实现中的作用,指出税法供求均衡是在供求互动作用下,经过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多重反复博弈逐步实现的,进而提出了税法供求均衡实现的思路,并就我国税法供求均衡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战略决定,将新型城镇化清晰定义为“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
随着产业集聚和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日、德之后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强国。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在承接国际产业链条转移的过程中,我国的资源和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竞争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也越来越被重视。环渤海经济区是中国北方经济的引擎,在我国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战略的同时,身处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评价研究身处渤海经济区的天津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对如何提升天津高新技术产业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