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本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此外,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导致各国经济增长发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人力资本要素中,健康和教育作为人力资本质量的基本要素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视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视力问题给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WHO的粗略估计,全球范围内由于视力问题所带来的各项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此外视力问题也对学生成绩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中国的青少年中,视力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视力问题的负面影响虽然严重,但幸运的是,其中97%的视力问题是由屈光不正导致的,所以大部分视力问题都可以通过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来解决,但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很多屈光不正学生并没有眼镜。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地区,几乎所有未配戴眼镜进行矫正的屈光不正学生要比他们同龄视力正常同学的学业成绩落后两个学期。当这些屈光不正的学生达到就业年龄,他们由于上学时期学业成绩落后而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会造成社会生产力的降低。因此,由屈光不正导致的这种学习成绩上的差距会间接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学生屈光不正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实际配戴合适眼镜进行矫正的学生非常少,农村地区学生视力健康保护服务作为一种卫生保健服务以及一种由国家政策引导的准公共物品,对当地学生的视力健康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当前农村地区视力健康保护服务是什么情况呢?因此,本文通过一手调研数据以农村地区的10034个样本学生对象,就A省农村地区学生的屈光不正情况及当地视力健康保护服务人员情况进行探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农村地区视力健康保护服务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探究如何提升视力健康保护服务,改善当地学生的视力情况。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需求层面来说:(1)对样本学生的屈光不正情况及戴镜矫正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学生、家庭及学校层面的背景和认知特征进行学生是否进行戴镜矫正的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当地视力健康保护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影响需求的相关因素;(2)从学生、家长及老师层面对于视力健康保护认知的描述性分析来衡量当地的视力保护意识及观念情况。从供给层面来讲:(1)对当地先行的学校视力检查服务情况的描述性分析来衡量当地学校视力检查服务的供给状况;(2)通过对当地现有的视力健康公共教育服务进行描述性分析来衡量该服务的供给状况;(3)通过对专业验光师与当地验光师的验光处方结果比较来衡量当地验光师的验光准确性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从需求角度来看:(1)A省农村地区屈光不正情况普遍但实际配戴合适眼镜的少,并且学生年级、家长和老师对于戴镜的认知态度会影响到学生进行戴镜矫正的行为;(2)当地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视力健康保护存在观念上的严重误区。供给上:(1)当地先行的学校视力检查服务供给不足;(2)当地对于视力健康知识的公共教育服务缺乏;(3)部分视力矫正服务的提供者验光准确性不足,并且学生层面和验光师层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验光准确性。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当前农村地区视力健康保护服务的不均衡状况,(1)屈光不正率高但学校视力检查率低从而发现问题的机会小;(2)当地对于视力知识公共教育不够导致的错误认知阻碍了屈光不正学生寻求戴镜矫正的行为;(3)当地验光师验光准确率存在一定误差导致部分戴镜矫正学生配戴了不合适的眼镜。也就是说,当地高质量的视力健康服务潜在需求很大,而实际因为错误认知及当地视力健康服务供给不足或质量缺乏使视力健康保护服务需求并未被满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当地卫生部门需要进行全面的定期入校视力检查,并建立相关的视力档案,使存在视力问题的学生及早发现视力问题,进行矫正治疗,并通过学校视力检查加强学生视力保护的意识;(2)基层卫生部门需要加强对于农村地区视力健康保护知识的公共教育,特别是要增加对学生家长进行的视力知识普及,并建议老师在家长会上提醒家长对于学生的视力加以关心,纠正错误的视力认知态度;(3)视力健康保护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服务作为视力健康保护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需要加强对视力矫正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除了以往所重视的验光师的资质外,该验光师当前的技术熟练度也应作为重点的考察对象。从管理规范上,也可增加对于验光师验光熟练度的相关的规范,并添加对于矫正服务流程的规定,包括进行裂隙灯检查、红光反射、红绿平衡等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