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低大气PM2.5浓度及其健康风险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厘清和认识主要大气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及其疾病负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本研究旨在评估煤炭燃烧和其他主要排放部门对大气PM2.5及其所致疾病负担的贡献,分析不同排放控制情景下中国大气PM2.5及其疾病负担的未来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与环境政策、有效降低大气PM2.5浓度及其健康风险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GEOS-Chem大气化学模型,以及2013年和2030年不同控制情景下的排放清单,对煤炭燃烧及其他主要排放部门进行了源敏感性模拟,分析了主要排放部门对中国大气PM2.5贡献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变化趋势。基于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采用非线性相对风险曲线,对中国大气PM2.5所致疾病负担及主要部门的贡献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发现,煤炭燃烧是目前中国大气PM2.5的最主要来源,其中工业燃煤是对大气PM2.5浓度贡献最大的燃煤子部门。在非燃煤排放源中,交通排放和民用生物质燃烧是贡献最大的两个部门。通过进一步分析2030年不同排放控制情景下大气PM2.5浓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发现在最严格的减排情景中,2030年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气PM2.5浓度和人体暴露水平均可降至35 μg/m3以下,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的要求。但是,随着控制措施的加严,由于非燃煤部门排放更大幅度的削减,煤炭燃烧对大气PM2.5的贡献比例比基准年有所上升,仍然是未来大气PM2.5的最大来源。本研究通过对2013和2030年大气PM2.5所致疾病负担及其主要来源进行评估发现,2013年中国煤炭燃烧共导致36.6万例过早死亡,是大气PM2.5所致疾病负担的最大来源。在未来情景中,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相关疾病率的上升,即使在最严格控制的情景下,大气PM2.5所致过早死亡仍然比基准年有所上升。并且,煤炭燃烧对大气PM2.5所致疾病负担的贡献比例亦有所上升,依然是大气PM2.5长期暴露健康风险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减少煤炭燃烧及其他主要污染源的排放,进一步降低未来大气PM2.5浓度,以实际控制和降低PM2.5带来的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