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图像学的方法,针对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在这些图像的存在形态、审美特征以及形成这些审美特征的成因做一个专题研究。对于古代巴蜀的祭祀文物而言,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所选取的角度,通常都是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或者从某一两件祭祀文物图像的生产生活特征、文化价值体系、符号价值等做专题特征研究,确实研究成果丰富、涉及范围之广,但是迄今为止,以图像的审美特征为专题研究整个古代巴蜀祭祀文物的研究成果尚且不多。从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整个中国古代祭祀文物图像的研究里面极端重要的环节。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笔者通过对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人物形器、动植物形器、纹饰、几何形器的研究,深入分析其审美特征。本文主要选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博物馆、三峡地区其他地区的祭祀文物图像为重点进行研究。古巴蜀地区祭祀文物大都基于太阳崇拜,这些祭祀文物中分为祭天、祭地、祭祖先三个类别。无论是太阳船、太阳神鸟金饰、还是青铜鸟,都是以太阳崇拜为出发点的。针对这个论题,本文旨在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一是“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存在形态”;二是“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审美特征”分析;三是“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形成的成因分析”。针对“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审美特征研究”,笔者首先运用潘诺夫斯基开创的图像学研究理论,主要采用其图像分析法、图像解释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从古代巴蜀祭祀文物的总体存在形态入手。通过对主要是几大类别祭祀文物图像的图像学分析、比较、例证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古代巴蜀这些祭祀文物的图像,不论是人物形器中的青铜大小人像、铜头像、正跪像、顶尊跪坐像,金面罩和面具,还是神树神鸟、纹饰和几何形器,他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同构性,都体现了古代巴蜀人们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从而在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通过这些祭祀活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图像解释学分析的基础上“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形成的成因分析”对进一步的阐释分析,笔者还采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用美学的范畴、原理和概念来分析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形成的原因,从图腾崇拜、鱼凫图腾时期与古蜀文明、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通过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古代巴蜀祭祀文物之所以形成这些图式其实是古代巴蜀人民的图腾崇拜有关;(2)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厚的物质条件、闲适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古代巴蜀祭祀文物的图像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提供了条件;(3)古代巴蜀人民的太阳崇拜,浓烈的祭祀文化的空前发展、形成以审美为教化工具的美学传统必然影响古代巴蜀祭祀文物的图像形成;(4)巴蜀祭祀文物的图像与中原地区祭祀文物图像的区别在于,古代中原地区祭祀文物的形成主要立足于儒家的理性主义,而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形成主要则主要立足于道家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抒情特征,所以它们形成的原因存在着相应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