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腐败已成为我国不正之风的焦点,严重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有效地治理腐败,是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由于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缺失,县域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县级政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县域腐败行为不仅直接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事业进程,成为破坏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县域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发展政治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县域腐败防治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在明晰县域腐败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县域腐败的危害性及其防治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重点分析我国现阶段县域腐败的现状以及县域腐败防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县域腐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等客观因素以及县域公职人员思想认识等主观原因。同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防治腐败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级政府实际,提出我国现阶段县域腐败防治的原则、整体思路及防治对策,指出要防止县域腐败问题的出现,必须从源头上做起,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提高反腐倡廉意识;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防止用人上出现问题;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反腐败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县域腐败防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