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施工环境下渠道伸缩缝聚氨酯止水材料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氨酯密封胶作为水工伸缩缝止水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因施工环境温度、伸缩缝界面潮湿或粘有污物等原因往往会降低聚氨酯止水材料的粘结性能。因此,针对聚氨酯止水材料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特殊施工环境下渠道伸缩缝聚氨酯止水材料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双组份聚氨酯止水材料的粘结性能,在施工前混合搅拌工序中受搅拌时间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发现:双组份聚氨酯止水材料的粘结性能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环境温度越低双组份聚氨酯止水材料的搅拌难度越大、施工越困难、搅拌均匀程度越差、粘结性能越差。当环境温度为15℃~25℃时,充分搅拌时间应≥5min,才能保证双组份聚氨酯止水材料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当环境温度为≤2℃时,即使充分搅拌时间达到10 min,也难以保证双组份聚氨酯止水材料的粘结强度和质量;低温环境下采用掺加柴油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稀释双组份聚氨酯拌合物,便于搅拌、混合均匀,但施工后聚氨酯止水材料的粘结强度会显著降低。(2)混凝土伸缩缝界面粘有灰尘、干燥泥土、潮湿泥土、油污时会降低聚氨酯材料的粘结强度,降低程度分别为21.71%、16.82%、43.43%、33.15%。对于粘有灰尘界面,采用“涂刷界面剂”、“毛刷处理”、“毛刷处理+界面剂”和“吹风机”四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粘结性能,其中“毛刷处理5遍+界面剂”措施的效果最佳;对于粘有干燥泥土界面,采用“钢刷+吹风机+界面剂”、“钢刷+吹风机”两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粘结性能。(3)采用“涂刷界面剂”措施对粘有浮尘界面有明显效果,但对粘有泥土界面无效。(4)粘结界面潮湿会明显降低聚氨酯材料的粘结强度,降低程度主要取决于界面含水率,含水率越高,降低程度越大。界面含水率在2.074%~4.197%范围内,聚氨酯材料的粘结强度下降15.32%~28.76%。对于潮湿混凝土伸缩缝界面,施工前,在环境温度为≥20℃时采取自然晾晒5 h或对伸缩缝界面喷烤处理20遍可以降低界面含水率,提高聚氨酯材料的粘结强度。(5)养护环境对聚氨酯材料的粘结性能也产生影响。相同施工情况下,施工后在潮湿养护环境下的聚氨酯材料粘结性能比干燥养护环境明显下降。(6)聚氨酯材料粘结强度随干燥养护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聚氨酯材料在经过不同干燥养护时间后承担输水任务,聚氨酯材料的粘结性能会有所下降,下降程度随干燥养护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其他文献
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有2200 m3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m3,属高度缺水。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
RIG-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是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系NB4中克隆得到的一个可被维甲酸诱导表达的基因。该基因位于10q24,其cDNA
绿色节能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此背景下,利用植物秸秆修建节能保温的生态建筑在我国逐渐兴起,其主要原材料是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然后压制成一定规格的草砖作为墙体的围护材料在生态建筑中应用。研究表明植物草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棉花秸秆作为围护结构墙体的建筑在我国应用很少,本文主要研究棉花秸秆草砖作为墙体填充材料与木框架协同受力、棉花秸秆草砖房的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在禾本科中基因组较小以及基因具有共线性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植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作物。由于全球水稻种植面积较广,水稻冷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生长早期易受低温的影响,造成烂苗烂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因此开展水稻耐冷性研究、明确耐冷机制以及培育耐冷性的水稻品种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水稻耐冷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就使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难度增加。近年来,随着水稻高密
本论文简要阐述水闸的特点,水闸结构设计的主要新方法和步骤,并对优化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山东省东鱼河治理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了水闸结构的设计理论、地基模型、平面
随着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材料、工艺水平的迅速提高,对老发电机组进行增容改造,解决其固有的缺陷和长期运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改造进行适当的增容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途径,关于机组增容改造的研究、探索是一项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葛洲坝电站是七十年设计,八十年代投产的电站,经过二十多年的长期高利用小时数的运行,设备的更新技术改造及增容是必要的。葛洲坝机组增容改造经过了长期论证和研究,总体思路是对水轮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技术的长足进步,地下工程逐渐成为国民基础建设的主体,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尤其是高温热害隧洞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