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钉耙山“闹冲”对歌习俗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族群的文化复合体,是该地区或族群的文化展演场,它涵盖了该地区或族群社会、历史、生活、文化和心理的各个层面。对一个节日考察和研究,我们就可以挖掘到该地区或族群的文化精髓。钉耙山“闹冲节”是被誉为“百节之乡”的黔东南节日之一,是苗族社交游乐节的一个重要代表。苗族社交游乐节中最典型的节日活动就是唱歌和舞蹈。钉耙山“闹冲”对歌就是以对唱民歌为主的节日活动,它是以唱歌为主的苗族节日中一个典型案例,是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的窗口。通过调查和研究“闹冲”对歌,就可以揭示“闹冲节”涵括的地方传统思想及其民族文化精神。我选的田野调查点是自己的故乡——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石青村,即钉耙山“闹冲节”的主办村。我于2008年2月、2008年7至8月、2009年2至3月、2009年7至8月先后4次,到石青村及其周围的苗寨做田野调查,收集与钉耙山“闹冲节”相关的第一手材料。在调查过程中,我与当地民间诗歌传承人、民间歌手、懂得地方性知识的人以及普通村民频繁交往和交流互动,记录了大量与“闹冲节”相关的口头叙事,包括描述节日起源与发展的传说和叙事诗、节日的生境以及节日参与群体的体验等,使自己对“闹冲”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不断深入考察和反思,我的研究主题逐渐集中和鲜明了起来:民间歌唱传统是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重要活动,“闹冲”对歌很好地体现了民间歌唱传统和节日活动的有机结合。对歌既是一种节日活动,更是节日文化的一种展演,是节日及其文化获得新生的重要过程和途径。“闹冲节”是民间歌唱的一个表演场,又是民间诗歌获得新生平台之—本论文主要用质的研究方法和整体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自己的田野调查材料为据,结合调查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调查后的反思和理解,以及当地族群的所做、所想为切入点,从整体上呈现“闹冲”对歌的传统、禁忌、运行过程、歌手对歌经验和技巧等,再结合地方史志以及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理论来探讨节日活动(对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意义以及承担的社会功能,为中国节日,尤其是以对歌为中心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研究提供一个视角。本论文围绕钉耙山“闹冲节”传统对歌和当今的对歌赛来呈现节日活动的操作过程,揭示了苗族对歌高度的程式化和规范性、对歌习俗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特征,以及歌手通过长期对歌实践而总结出的技能技巧,这就是对歌的基本规则和原理,即对歌习俗。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和提高,机构养老已在城镇养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人口聚居区,其人口问题备受关注,其中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和美的食品安全制度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目前在全党全国积极贯彻落实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