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多巴胺促进胚胎纹状体细胞的存活:氧化应激和内源性NADPH氧化酶的作用
胚胎发育早期脑中多巴胺系统的出现提示多巴胺可能对脑发育过程有一定影响。本文发现,多巴胺能够显著促进培养中的胚胎纹状体细胞的存活。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断多巴胺的保护作用。S-apomorphine是R-apomorphine的异构体,它不具备R-apomorphine和多巴胺的受体激动作用,但保留了它们的抗氧化特性。S-apomorphine能够完全模拟多巴胺和R-apomorphine的保护作用,提示多巴胺对胚胎纹状体细胞的保护作用不需要受体的激活,而可能需要其抗氧化的特性。此外,我们发现在胚胎纹状体组织中有NADPH氧化酶mRNA的表达,且该酶具有活性。Diphenyleneiodonium(DPI)或apocynin,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能够模拟多巴胺对胚胎纹状体细胞的促存活作用。多巴胺和DPI都能够降低培养中负氧离子的水平。在检测多巴胺对胚胎皮层细胞的作用时没有发现有意义的促存活作用,尽管胚胎皮层组织也有NADPH氧化酶的表达。该酶在纹状体和皮层中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提示,多巴胺对胚胎的纹状体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很可能同多巴胺自身的抗氧化特性相关。NADPH氧化酶可能参与了氧化应激的产生。
Ⅱ利用Bystin和Trophinin识别成年大鼠脑SVZ和RMS中不同类型的细胞
成年脑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zone,SVZ)进行着活跃的神经发生,来自SVZ的细胞经过嘴侧迁移通路(rostralmigratorystream,RMS)到达目的地嗅球。目前,能够区分成年脑SVZ和RMS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分子标记还为数不多。本文发现,参与发育早期胚胎植入过程的两种分子,trophinin和bystin,在成年大鼠脑中的SVZ和RMS有强表达。在SVZ和RMS中,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发现by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Ki-67以及巢蛋白(nestin)有共表达,而同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olysialicacid-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PSA-NCAM)没有共表达,说明这些bystin阳性的细胞为B类细胞。在SVZ中,trophinin同GFAP没有共表达,同Ki-67和nestin有共表达。Trophinin阳性细胞中仅部分细胞同时表达PSA-NCAM,说明它们为A类细胞。其它的trophinin阳性细胞则既不表达GFAP,也不表达PSA-NCAM,提示它们可能是C类细胞。向侧脑室中注射阿糖包苷可清除SVZ中的trophinin阳性细胞,保留bystin阳性的细胞。停止注射阿糖包苷后,这些bystin阳性的细胞开始分裂增殖,随后产生了增殖活跃的trophinin阳性PSA-NCAM阴性的细胞。而后,PSA-NCAM阳性细胞出现,SVZ得以重建。这些特征提示SVZ中部分trophinin阳性细胞是C类细胞。相反地,在RMS,绝大部分trophinin阳性细胞同时表达PSA-NCAM,说明trophinin主要表达在A类细胞上。体外培养的来自SVZ细胞的神经球中也有这两种蛋白的表达。这些发现为深入了解成年脑SVZ和RMS中的神经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