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评价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将48只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参续健骨胶囊小剂量组(参续健骨胶囊0.28g/kg,折合生药1.05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3.5倍)、参续健骨胶囊中剂量组(参续健骨胶囊0.56g/kg,折合生药2.1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7倍)、参续健骨胶囊大剂量组(参续健骨胶囊1.12g/kg,折合生药4.2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14倍)及阳性药仙灵骨堡胶囊组(仙灵骨堡胶囊0.6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14倍),每组8只。采用去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将大鼠置屏障系统常规饲养8周,第9周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6周。各组动物于处死前16d和前3d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四环素(30mg/kg)对骨进行荧光标记。末次给药后40分钟处死动物,处死动物当日称重,剖取子宫称重,计算子宫指数;剖取左侧股骨、胫骨,剔净肌肉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然后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测左侧股骨抗弯强度(最大负荷,跨距20mm);将左侧胫骨以氯仿:甲醇混合液(2:1)脱脂72小时,置烘箱中120℃干燥6小时,在将干骨置800℃马福炉内灰化6小时,冷却后称灰重;取右侧胫骨用70%乙醇固定,用乙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制作不脱钙骨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参数计量;取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化学法测定血中钙、磷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骨钙素(BGP)、降钙素(CT)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情况(SPSS11.0 for windows)。
结果:
1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影响
实验前各组动物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结束时去卵巢模型组大鼠体重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表明切除双侧卵巢可使大鼠体重增加,即去卵巢具有增重效应。参续健骨胶囊(0.28g/kg、1.12g/kg)组大鼠体重均较去卵巢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参续健骨胶囊(0.56g/kg)组大鼠体重均较去卵巢模型组有所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参续健骨胶囊具有一定的减缓去卵巢所致的增重效应。
2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子宫指数的影响
去卵巢模型组大鼠子宫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表明切除大鼠双侧卵巢14周可引起大鼠子宫萎缩。参续健骨胶囊(0.28g/kg、0.56g/kg、1.12g/kg)组大鼠子宫指数显著高于去卵巢模型组(p<0.01)。提示参续健骨胶囊能有效减轻去卵巢大鼠子宫萎缩。
3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灰重及骨强度的影响
去卵巢模型组大鼠左侧股骨、胫骨骨密度、胫骨骨灰重及股骨最大负荷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表明切除大鼠双侧卵巢14周已引起大鼠骨质疏松。参续健骨胶囊(0.28g/kg、0.56g/kg、1.12g/kg)组大鼠左侧股骨、胫骨骨密度、胫骨骨灰重及股骨最大负荷均明显较去卵巢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提示参续健骨胶囊能有效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丢失,提高骨骼负载能力。
4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的影响
参续健骨胶囊(1.12g/kg)能明显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密度;参续健骨胶囊(0.28g/kg、0.56g/kg、1.12g/kg)组大鼠TBV%较去卵巢模型组大鼠升高,TRS、TFS、AFS、MAR、BFR、OSW、mAR较去卵巢模型组大鼠降低,能纠正骨质疏松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异常。
5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各组大鼠血钙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参续健骨胶囊(0.28g/kg、0.56g/kg、1.12g/kg)组大鼠血磷值均明显较去卵巢模型组高(P<0.05或P<0.01),接近正常水平。各组大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
6参续健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降钙素及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去卵巢模型组大鼠血清雌二醇、降钙素含量明显较假手术组降低(P<0.01),骨钙素含量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表明去卵巢后大鼠已致激素分泌紊乱。参续健骨胶囊(0.28g/kg、0.56g/kg、1.12g/kg)组大鼠血清雌二醇、降钙素含量明显较去卵巢模型组升高(P<0.01),骨钙素含量明显较去卵巢模型组降低(P
其他文献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以下
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外源蛋白已经成为低成本、大规模进行生物药物研究的主要思路之一。通过构建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HBsAg)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在烟草和苜
目的体外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O)。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模型,测定相关药代/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观察药物浓度对耐药突变菌株富集程度的影响,结合体外实验测定结果,在动物体内初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