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VP起来”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包括“VP起来”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法化分析以及比较分析。把“起来”的词性分析放在“VP起来”的语义分析中,因为“VP起来”表达的语义不同,“起来”的词性也不相同。并且对“起来”的词性重新进行了界定,分为“趋向动词”和“准表体助词”。在对“VP起来”进行语义分析时,采取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找出“VP起来”隐层的语义内容和显层的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V起来”和“A起来”中的V和A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列出了能够进入“V起来”和“A起来”的动词和形容词分类表。并力图找出“V起来”和“A起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形式上的标志,如某些副词(逐渐、渐渐、才、就)等放在“V起来”和“A起来”之前通常都是表示[始续]的意义。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文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起来”的语法化历程,把“起来”分为五类。并且试图探讨导致这种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认为“起来”的语法化动因是语言内部力量,即句法位置的改变而引起的。同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韵律特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以趋向动词所表示的“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为纲,对“VP起来/上来/上去”和“VP起来/下来/下去”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起来、上来、上去”和“起来、下来、下去”所表示的各种语法意义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如“起来、下来、下去”能够表示状态意义,而“上来、上去”却没有状态意义,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还是从它们的本义上寻求解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组趋向动词虚化的程度并不相同,“起来”的虚化程度最高,“下来、下去”次之,“上来、上去”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