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所体现的最突出的天道观思想。中国的传统天道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教并举,总体上以儒家为主流。我们对虫国传统文化定性的把握,不应只看它的内容如何,更应看它的功用怎样。对于文化来说,尽管是文化的内容和结构规定了文化的功用或功能,然而却是文化的功用要求首先规定着对文化内容的选择及其结构的建构形式。所以,文化的功用性比起它的内容本身更深刻地决定着它的本质。从文化的生成和演进过程看,文化是适应、因着社会生活对自身的功用要求而生成、演变、构造着自身的,从而生成着自己的本质,养成着自身特有的属性,因此,文化满足人类需要的功用(功能)决定了文化的实质。另一方面,一种文化,特别是一种整体文化会有多种不同的功用,然而却是它的主要功用决定着它的根本性质,并且这种主要功用深刻地影响着其它功用的性质,使得其它功用从属和服务于这种主要功用。上述逻辑正是我们判断文化性质的基本依据。我们认为,儒家学说是以伦理构建政治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之所以如此定性,是因为儒家文化对政治的功用至为显巨,其它功用相对从属于它。据此可以说,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政治文化,它的内容及其灵魂是伦理。通过伦理建构政治,使政治成为以伦理为灵魂的政治文化,正是儒家哲学的终极目的。这种性质和逻辑,体现在儒家思想的天道观—人(仁)道观—政道观这一基本框架体系中。所以,以儒家天道论和人道论来定性儒家政治学说,是比较中肯的。对于天道、伦理和政治的关系而言,它们三者,内在于作为整体的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之中,成为这种政治哲学思想的三个基本环节:天道是起点,伦理是中介,或桥梁,而它的终点,则是政治。因此,这种政治哲学思想体现为从儒家天道思想到其伦理文化、最终达其政治目的的逻辑体系。 中国哲人在历史上谈天论道,始终离不开伦理,而讲伦理又是为政治服务的。天道即人道,人道即仁道,仁道又是政道。从天道观出发,对于人道和政道的结合问题,探讨由来已久。从子产到孔子、孟子,从董仲舒到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