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北灌阳县上乡丧葬音乐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从文化脉络中研究音乐和从音乐中理解文化”的方法,研究广西灌阳县上乡丧葬音乐。论文阐述了灌阳县上乡丧葬音乐得以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灌阳县上乡丧葬音乐的类型操作、本体形态,并探究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灌阳县上乡丧葬音乐,存活在历史上属于湘楚的、较封闭的地理文化环境中,有“孝歌、道师音乐、哭”三类。简称“三乐”。 “孝歌”由歌手们晚上在灵堂演唱,旋律由板诵型和歌唱型音调构成。 “道师音乐”由道师们操作,有法事音乐和响乐师音乐两部分。法事音乐有“念、唱、奏”三类。“念”的音调由三声腔向两端扩展构成。“唱”的音调是一个自“羽”音五声级进下行的结构。“奏”的音调同“唱”,但少了凄婉,多了自由、活泼。响乐师音乐是一些曲牌音乐。 “哭”由孝家女性亲属操作,音调为自“徵”音五声级进下行的结构。 丧葬音乐的三种类型虽然由不同的人具体操作,但却是在以亡者为中心的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内演示。本文指出了丧葬仪式活动中原生态的三乐共响现象,阐述它惊动天、地、人三界的无边功力;提出三灵空间概念,说明其相互关系;提出三灵时间概念,解释其特点。本文诠释了三乐共响所造成的对于三灵空间的破域和三灵时间的超越,窥探当地居民关于丧葬文化的时空观和道德观。 上述诸方面,愿能填补灌阳县乃至中国丧葬音乐研究的一些空白。并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蓝天、碧海、绿树、红瓦”,生动而贴切地道出了青岛美丽的风光。而“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则是古代重庆的真实写照。君不见,黄花园大桥隧道北侧经过修整的民居,掩映在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