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种优势的机理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尚未解释清楚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自杂种优势这一概念由Shull于1914年首次提出以后,许多学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相继提出了一些有关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的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等。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从基因表达调控和DNA甲基化等方面来揭示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油菜W2-513(母本),W2-680(父本),W2-513×W2-680(杂种),W2-513和W2-680来自于DH系。其中,杂种W2-513×W2-680在株高、叶片数、最大叶宽等生理指标相对于亲本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母本更为相似,表现出一定的单亲优势。DNA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菜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首先,利用MSAP(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技术研究了杂种油菜基因组DNA中胞嘧啶的甲基化模式与其亲本基因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杂种油菜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与其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杂交种及其亲本的甲基化状态分为四类:A型,B型,C型,D型,A型,杂交种的甲基化模式与两个亲本均相同;B型,杂交种的甲基化模式与其中一个亲本相同;C为过或超甲基化类型,即杂交种在CCG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比两个亲本在此位点的甲基化程度都要高;D为次甲基化类型,即杂交种基因组DNA中CCGG位点甲基化水平比其双亲都要低。之后,对克隆的38条甲基化模式差异条带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分析,其中的18条甲基化多态性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序列同源性。 利用甲基化敏感酶MspⅠ和HpaⅡ对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是鉴定其甲基化程度常用的方法。作者采用这一技术对杂种油菜及其亲本的5SrDNA和着丝粒重复序列的甲基化模式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种序列内的CCGG位点(即MspⅠ和HpaⅡ的识别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在杂种油菜及其亲本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亚硫氢酸盐测序也是检测基因组DNA胞嘧啶核苷酸甲基化常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所研究基因中每一个胞嘧啶甲基化状态的信息。对5SrDNA进行亚硫氢酸盐测序,发现这段序列中含有的三个CG位点和一个CAG位点甲基化程度很高,都在50%以上,其他位点的胞嘧啶都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虽然个别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程度在杂种油菜与其亲本间有一定的高低变化,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差别不大,而且胞嘧啶甲基化程度高低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DNA甲基化就是在DNA复制后,甲基转移酶(甲基化酶)催化将S-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基团连接到DNA分子的胞嘧啶碱基上,进行DNA修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甲基转移酶起着重要的作用。RT-PCR结果表明,两种可能的甲基转移酶(分别与拟南芥中的Drm1和Drm2有很高的同源性)的表达在这杂种油菜与其亲本之间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中所用的杂种油菜与其亲本间的甲基化模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杂种优势的产生可能与杂种基因组某些位点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有关。虽然重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图像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有关图像的处理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军方和通信领域就成为人类研究的重点。人们在研究过程中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图像由于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已成为了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各种图像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图像通
犬属单次发情动物,间情期较长,犬科动物这一特殊的繁殖生理特点制约了养犬业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以犬为研究载体的科学研究的发展。本试验根据兽医临床诱导猪、牛、羊等发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传统C/S(Client/Server)结构能够比较好的满足小数据量的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