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弥补市场失灵、实施赶超战略等原因,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普遍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产业结构政策。2005年9月通过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运用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税收政策是一种比较温和、间接的、经济性的调控手段,具有操作简单、作用稳定、扭曲小等优点,但目前国内外在产业结构优化与税收政策的研究仍处于相对分开的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协调。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税制,基本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了税收的调控职能,对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同样存在不利因素,主要有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创新,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扩大,不利于产业协调发展,税收成本也较大。本文采用最简单的模型假定,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角度分析了税收对生产者的产出效应及对消费者的需求效应。之后将假定逐步放宽,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影响产出水平要素着手,分析了税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与不足;从投资、消费、政府需求以及国际需求等影响需求水平的角度,梳理了税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过程,并分析了现有税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接着,本文将视点进一步放大,从封闭转向开放的环境,认为税收会影响国际产业竞争力和国际间产业转移吸引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各国纷纷制定税收政策,提升自身的国际产业竞争力。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他们将高附加值的工业、研发和营销留在本土,而将附加值较低、污染较大的工业转移出去。但是,发展中国家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抓住这次国际战略期,吸引资本技术流入,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水平。最后,分析了美国、日本和韩国几个较典型国家在利用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应用,认为它们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基于对本国资源禀赋情况的充分把握、对现实国内国际环境的分析和产业结构与税制现状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下实现的。进而从现行税制对产业结构的诸多不利之处着手,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适合的税收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