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理解是语言整体理解的基本形式与核心。研究者普遍认为句子理解主要涉及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但对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何时及如何整合仍存有异议。前者主要是对句法结构的识别,监测和建构,后者则包括单词的语义通达、辨义与匹配及基于句法结构的主题角色分配过程。关于句子加工的理论,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块论和交互论。模块论,即序列或句法优先模型,该模型主张句法加工是先于语义信息的独立过程,句法加工独立后方才进入语义加工阶段,语义加工完成后才进入整合阶段;交互论,主张虽存在相对独立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过程,但二者一直存在交互作用。Friederici (2002)在整合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句子理解的三阶段模型。大量研究的结果一致认为句法和语义信息是交互进行的,但并没有明确指出究竟哪种加工信息更重要。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了英语,荷兰语,意大利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缺乏东方人(尤其母语是汉语者)理解英语句子的数据。因此,开展二语者和母语者英语句子加工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能够丰富英语语言研究的相关数据,补充或者修正相关理论模型。据此,本研究探讨了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不同句子加工过程,尝试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基于Guo et al. (2009)所做的研究,利用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ERPs),从句法结构和受试的英语熟练水平两个角度,探讨英语本族语者和不同水平的二语者句子加工的脑机制,并比较句子理解中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的关系。本研究共有40名受试,均为右利手,无身体伤害,年龄在20-28岁之间。受试分为三个小组,一组为10名英语本族语者;一组为高水平二语者,一组为低水平二语者,各有15位受试。在正式实验之前二语者完成一个听写填空测试,以此作为他们英语熟练水平的划分依据。正式实验中记录40位受试阅读含有动词亚词类违反句子时的脑电波,离线分析呈现的ERPs成分,进而得出支配句子理解的大脑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1)二语者低水平组英语句子加工是语义驱动的,语义加工先于句法加工。实验中呈现了N400效应;(2)二语者高水平组呈现出了P600和N400成分,说明他们能够进行句法加工,但没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存在交互作用;(3)英语本族语者呈现了ELAN,表明他们能够进行句子的自动加工,支持句法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