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鸠摩罗什是姚秦时期著名的佛经翻译家,翻译出了大量的佛经。学者们习惯把鸠摩罗什之前的译经称为旧译,把鸠摩罗什之后的译经称为新译,足以看出鸠摩罗什译经的重要性。介词作为汉语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着力于鸠摩罗什译经介词研究,通过穷尽性的统计和分析,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鸠摩罗什译经的介词概貌。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绪论。首先介绍了鸠摩罗什译经及其语言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其次描述了鸠摩罗什的生平以及鸠摩罗什译经的版本、范围,最后罗列出介词的类别。
二、根据介词产生的时代及发展变化,我们将鸠摩罗什译经中57个介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上古产生的介词,一是中古产生的介词。论文以语法意义为纲,对鸠摩罗什译经的介词进行分类描写和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把介词分为五大类,每一大类下又细分为若干小类。五大类是:表示地点、处所类的介词,表示时间类的介词,表示对象类的介词,表示原因、目的类的介词,表示工具材料、方式、凭据、排除类的介词。
三、描述鸠摩罗什译经介词的语序情况。主要涉及介词结构与谓语中心语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讨论介词结构前移的原因。
四、结论。在对介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表格形式展示介词的具体使用情况,反映出鸠摩罗什译经介词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