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在我国大众创新的环境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也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新生性,该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缺位,导致风险问题尤其是收益问题不断集聚,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报告制度和体系加之我国经济转型,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处的环境变得愈发复杂。因此,正确度量和管控风险增加收益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国内传统风险度量工具和手段已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采用有效的风险度量模型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VaR模型方法作为衡量和管理风险的主要方法之一,被G20建议作为测度和管控市场风险的最佳工具,本文通过大量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理论基础,基于VaR模型及其修正模型Credit risk+和POT模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收益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收益风险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对对互联网金融理论以及收益风险理论进行阐述。再次,针对互联网金融收益风险数据度量的特点,进行模型介绍及模型修改,修正后的模型为credit risk+模型和POT模型,从而去除尖峰厚尾现象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从理论基础上系统的度量分析互联网金融收益风险。最后,实证分析部分从中证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收益风险因子,结合数据样本的特性,通过Eviews软件采用VaR模型、Credit Risk+和POT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最终通过预测准确性和收益风险值等指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并结合实际,阐述了VaR模型对互联网金融收益风险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