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全球创新竞争正在呈现出产业创新集群化、全球创新网络化、区域创新协同化的新特征。从我国创新来看,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江苏沿海等17个跨行政区域(省域或市域)的国家级新区,并着力放大示范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创新源头的辐射带动效应,批复了 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5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从区域实践来看,在政府推动、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跨区域的产业转移、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园区共建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从趋势上看,创新已经突破单一区域、单一产业的范畴,正在加快向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大区域联动创新转变。就当前理论研究而言,现有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某一区域内部创新网络、某一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或产业集群与所在区域网络,关于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对现实的跨区域产业创新协作实践指导作用不足。顺应全球创新趋势和区域实践需求,本文以跨区域视角为切入,着眼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这一研究主题,从概念内涵、理论架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作用过程及协同效应几个维度进行研究,以期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架构。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第一,立足跨区域协同创新作用过程,提出了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内涵特征及概念模型。结合“企业嵌入-到产业集群成长-再到区域网络产生”的作用过程,研究指出,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之间,以集群企业跨区域布局、并融入当地集群创新网络为路径,通过技术链的扩散、产业链的分工、价值链的互动,经由节点型企业的联通、集群整体性的互动到区域创新网络的协同,最终实现两个区域之间产业集群创新联动化、创新网络一体化的动态演化过程。从企业维度看,以集群企业跨区域布局为核心;从产业维度看,以跨区域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成长为重点;从区域维度看,以跨区域创新网络的产生与一体化为特征。进而,从企业跨区域布局的嵌入视角出发,构建了“嵌入性”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演化概念模型,并对其演化阶段进行了分析。第二,以集群创新的“开放性”视角切入,构建了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架构。从集群创新生命周期、开放性、嵌入性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了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架构。研究指出,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集群“开放式”创新活动突破单一区域网络的限制,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延伸和拓展。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集群企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利于延长企业创新生命周期,进而对集群创新生命周期演进产生影响。从开放性视角来看,跨区域资源交换、创新协作网络的建立,是产业集群摆脱“区域锁定”,实现创新升级的关键。从嵌入性视角来看,集群网络与外部集群、外部区域之间要形成相对稳定的协作通道与网络结构,以确保资源与信息交换的通畅与高效率。第三,从市场主体需求维度出发,分析了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形成条件与动力机制。结合跨区域特点和市场主体需求,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空间临近性、文化融合度、技术梯度差、市场开放度是影响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企业扩张、技术扩散、市场拉动、政府合作等维度的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构建了包括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需求子系统、创新扩散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在内的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系统模型,并对其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第四,从企业异地迁入的微观视角入手,分析了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演进博弈过程。从演进过程来看,集群企业的异地迁入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了新的知识与新的关系网络,异地迁入企业(分支机构)与当地集群内其他主体的合作创新博弈是协同创新演进的核心环节。本文构建了简化的两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模型,对合作创新博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异地迁入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规模、技术梯度差、当地企业的合作意愿、行业创新溢出效应、当地集群创新文化氛围等因素对合作博弈均衡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迁入企业(分支机构)嵌入当地集群网络的程度、速度以及两地产业集群网络之间的联结水平。第五,从“企业-集群-区域”三维演进入手,研究了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结合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演进阶段,从企业、集群、区域三个层面开展了协同效应分析。从企业维度看,主要表现为迁出区域集群内企业、迁入区域集群企业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从集群维度看,主要表现为两个集群通过焦点企业的联通,并进而在两个产业集群创新生命周期演化上呈现一定的关联性。对于高技术梯度区域而言,主要价值在于通过跨区域整合资源,拉长了产业集群在成长、成熟期的时间跨度。对于低技术梯度区域而言,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学习、吸收新知识、信息和技术,摆脱“区域锁定”,实现集群的演化成长。从区域层面看,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信息与知识资源流动以及网络结构、社会资本关系的改进,最终体现为两个区域在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活动上的一体化。第六,以协同过程和关联数据为重点,开展京津冀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实证。从现有各类区域协同的实证来看,大多基于省一级行政区域对象,开展基于单一区域的全口径统计数据相关分析,很少涉及区域之间的协同过程或行为分析。本文在实证研究中,选择京津冀这一国家战略区域,在分析过程中,努力开展了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在实证主题上,借助大数据平台,获取了中关村示范区与津冀周边区域协同过程和区域关联数据,开展基于区域之间,而非单一区域的协同创新实证研究;二是在实证对象上,由“京-津-冀”省一级行政区域,下沉至“北京-石家庄、北京-廊坊、北京-保定、北京-唐山”等地市一级区域,对丰富和指导区域间产业协同创新实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