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也对环境造成了损害,长期累积形成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恶化,被污染的空气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已经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后,人们对干净的空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且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提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的第一大经济区而区域性大气污染逐渐显现,污染问题频繁发生的长三角为例进行研究,对长三角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做出合理评价,在此基础上知道该地区大气处在什么样的状态,然后依此充分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与空气质量的关联程度,并选取主要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这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决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创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空气质量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对象的自然与经济状况,选取相关建模指标的原因及用模糊评价对长三角主要城市进行空气质量评价;第四章主要是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的关联性分析,介绍了指标的选取与来源,模型的构建,面板模型的平稳、协整检验,模型的选取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五章依据上述分析的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价,及经济社会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了更好改善空气质量,提出了相关策略;第六章主要是总结与不足,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及不足之处。对长三角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的状况的评价及与主要的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建立了对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模型及经济社会主要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主要的城市空气质量均在相应的III级标准内,然而大多都在II及与III级标准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与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程度为:第三产业值对空气质量有正向影响,人口密度,人均生产总值,工业粉尘排放量和第二产业比值这四个指标均对空气质量有负效应,且工业粉尘排放量和第二产业比值这两个指标与空气质量的关联性较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这意味着长三角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依旧不容乐观,且经济社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为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