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逐步形成,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大学生、政府、用人单位都是活跃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在它们的博弈中,大学生处于劣势,其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也往往被忽视。大学生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锤炼过硬的就业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在给予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有必要提供系统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以提高其就业能力。 为了全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内高校普遍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作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一环来落实,建立有健全的就业管理机构,提供规范的就业服务与管理,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大学生职业培养模式。当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人员培养、职业辅导、校园文化等要素成体系化地合理运行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就业管理体系。只有切实提高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提高其在职场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毕业生,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就业管理体系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核心。 文章从归纳就业能力和高校就业管理体系的定义、构成和影响因素入手,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就业管理体系的经验基础上,以南开大学为例,重点介绍中国大陆高校就业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总结出该校在就业管理机构、就业服务与管理体系、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研究体系、大学生职业培养体系、就业指导校园文化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最后,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全程化等理论对现有高校就业管理体系所暴露出的不足给予改进对策。围绕就业管理机构建设、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建立高校就业管理体系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