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铁材料中磁电耦合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铁材料是同时具有铁磁、铁电等多个铁序的功能性材料,可以实现电场(磁场)对磁性(电极化)的直接交叉控制从而为电写磁读的存储技术带来革新式的发展,这可以提高存储密度的同时并有效的降低能量消耗。特别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新型存储技术的迫切需求,如何构建新型多铁材料以及提高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多铁材料主要分为第I类和第II类多铁材料。对于第I类多铁材料,其铁磁和铁电性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来提供。其中,该类材料中单相多铁材料比较稀少并且磁电耦合效率不高。因此,人们将目光转向人工复合材料,比如铁磁/铁电异质结。在异质结体系中通过界面的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等方面的耦合进而实现电控磁性。因此,第I类多铁材料可以在数量庞大的材料库中选择优异的铁电和铁磁材料进行按需组合。然而由于磁性和铁电的起源不同,这类材料面临着磁电耦合较弱的缺点。另一方面,根据对称性可知,磁性材料的磁矩在晶格中的分布,即磁序的空间属性可以打破空间反演对称性,从而诱导铁电极化,我们将这类材料称为第II类多铁材料。由于这类材料的铁电性来自于磁性,人们只需要控制磁序就可以控制铁电极化。第II类多铁材料虽然具有强磁电耦合性,但通常需要螺旋磁序或者复杂的共线磁序,这意味着体系中需要有较强的磁阻挫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材料的工作温度。此外,该类材料的微观机制依赖于自旋轨道耦合,自旋晶格耦合等。这些机理通常较弱,因此诱导的铁电极化小,同样也限制了实际应用。总的来说,较小的极化值和较低的工作温度的局限性依然是当前第II类多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本文基于第I类和第II类多铁材料,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提出了实现磁电耦合的方法并阐明了相应的物理机制。一方面,本文基于第I类多铁材料以多铁异质结为平台实现了铁电极化对磁性和相关电子结构的调控,即在异质结体系实现了强磁电耦合效应。我们构建了BiFeO3/BaTiO3,CrOBr双层/In2Se3,α-RuCl3/CuInP2S6异质结,并研究了这些体系相关的物理性质,通过基底铁电极化的翻转实现了对磁性的调控。另外,体系的导电性、交换耦合参数、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磁各向异性也随着极化的改变而实现非易失性的切换。对于上述三个体系的选取,我们充分利用了各自易于磁性调控的优势。具有较强极化的BaTiO3在钙钛矿氧化物异质结BiFeO3/BaTiO3中强有力的诱导出表面铁磁性,同时我们解释了该体系强磁电耦合效应的产生是由于BiFeO3和BaTiO3的极化竞争导致,并且表面层出现的铁磁性是由于Fe3+-O2--Fe3+超交换作用介导的反铁磁性转变为了Fe3+-O~2-Fe4+双交换作用介导的铁磁性。相比于界面铁磁,诱导的表面铁磁性更有利于磁性探测器件的应用。另外,随着对器件小型化的追求,我们构建了二维多铁异质结。其中,对于CrOBr双层/In2Se3异质结,我们充分利用双层CrOBr的层间弱耦合性对极化响应更加敏感的优势,实现了极化翻转对磁性的调控。其次,α-RuCl3/CuInP2S6异质结中的量子自旋液体材料α-RuCl3,其铁磁和反铁磁近似简并的特征使得α-RuCl3很容易受到极化的调制。同时当CuInP2S6的铁电极化指向α-RuCl3时,α-RuCl3将转变为垂直的铁磁材料。即极化的切换不仅实现了磁性的调控,同时实现了磁各向异性从易平面到易轴的的转变。易轴(垂直)方向的磁记录相比于面内记录可以提高数十倍的磁记录密度,并有利于数据的平稳记录和读取。另外,体系的居里温度可以通过铁电极化翻转从17 K大幅提高到89 K,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功能器件的实际应用。我们成功在这些异质结体系中实现了电控磁性,也就是说既保持了各自的优势又很好的实现了强磁电耦合效应。另一方面,对于第II类多铁材料,本文以磁畴壁为平台通过阻挫的磁有序结构打破空间反演对称性从而在稀土正铁氧体AFeO3(A=Lu,Y,Gd)结构中实现了磁有序对电极化的调控,即磁控电性。同时,我们分析了该体系产生极化的微观起源。另外,我们发现在一定的畴壁密度下,稀土正铁氧体的A位离子半径对极化值的大小有重要的影响:A位离子半径越小,畴壁诱导的极化值会越大。有趣地是,对于具有最小半径的稀土正铁氧体LuFeO3,在最大的畴壁密度下极化值相比于之前报道的SmFeO3有了22.67%的提高。虽然继续提高磁致多铁的极化还任重而道远,但本文的磁控电性以及极化与半径的依赖关系为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基于这两类多铁体以异质结和畴壁为平台分别实现了电控磁和磁控电,即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为当今信息存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推动了低能耗、微型化、非易失性的多态存储的发展和应用,对未来非易失性存储器、传感器等微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物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东斜坡南部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超高压高温L气田。但针对该气田内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等问题研究较少,制约了本区勘探的进展。文章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区域石油地质条件、烃源岩特征及包裹体分析等资料初步揭示天然气的类型和气藏差异成因。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上看,L气田中L1、L2和L3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在天然气干燥系数及重烃碳同位素值组成等方面差异较大
舰船雷达波材料技术是减缩水面舰船雷达波散射截面,提高全舰雷达波隐身性能的重要手段,准确、有效地测量隐身吸波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对舰船雷达波隐身的研究起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介电常数近零(ENZ)媒质的高性能微波传感器,通过将隐身吸波材料放置于传感器的一端或两端,基于谐振法进行复介电常数的精确测量。该传感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具有小型化、易集成、低成本和易共形测量等优点。
在“双碳”背景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下,本文基于某实际项目的外围护需求,提出使用一种基于UHPC材料的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化围护墙体,根据其所具有的高强度、抗污、保温、轻质、装饰等特点分析其可行性,并展望了其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及旧房改造项目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清洁能源产业迅猛发展,规模化储能技术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因其优异的运行效率、超长的循环周期和较小的交叉污染,在众多大规模储能系统中脱颖而出。然而,较低的功率密度和不菲的运行成本,阻碍了钒液流电池在储能市场的推广。提高钒电池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性能,是当前克服上述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然而,在提高电流密度的同时,电池内部的极化,包括活化极化,欧姆极化以及浓差极化,
<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位于山西省运城永济市的鹳雀楼,远眺滔滔黄河,盛唐诗人王之涣为其留下千古名诗,至今仍脍炙人口,传诵不衰。去年秋季,山西一些地方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秋汛而引发洪涝灾害。湖北省及时开展了向山西灾区慰问的活动。有网友发帖称“黄鹤楼情系鹳雀楼”,由此使我联想起2009年11月到鹳雀楼参观的情景。
期刊
<正>国家通用盲文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补充。自2018年《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通用盲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使用,标准化体系逐渐形成,社会化服务逐步拓展,包容互助、残健融合的语言文字使用氛围日渐浓厚。这不仅使视障人士使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得以维护,也对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获取信息、社会交往以及更加公平地参与社会生活,平等实现权益与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化博
期刊
标志设计是品牌形象设计的基础,是代表品牌核心理念的符号,是高校广告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图形造型能力的培养一直备受关注,文章主要阐述的是标志设计中图形造型要素的制作过程与方法,以“潭门渔”品牌标志设计为主题,通过学情信息、调研收集、头脑风暴、教学案例制作流程分析、多元评价等步骤探究标志设计中图形造型要素制作的能力培养方式。
学位
在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管理人员十分重视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有效保证,社会居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居民的精神世界,影视媒体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影视节目多元化发展是重要发展方向,在影视节目中,影视后期制作是重要内容,对影视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影视后期制作应用在整体设计、材料处理、计算机特效处理、虚拟拍摄对象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呈现逐年发展的趋势,尤其在计算机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影视的后期制作以及编辑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影视在进行节目的制作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论是视频的前期录制,还是后期制作,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影视后期制作中编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探讨了后期制作和编辑的特点,确认了在后期制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以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