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对不同于传统主流媒体——党委机关报——的“新主流报”的市场需求迅速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正面临“市民生活报”定位所导致发展瓶颈、网络等新媒体激烈竞争的中国都市报开始了以成为主流报纸为目标的主流化尝试。主流报纸可以定义为“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为宗旨,以掌握着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为核心受众,以时政、财经等领域内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活动、现象和观点等为主要传播内容,以反映社会主流生活状态、趋势和发展规律为自身责任,具有巨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报纸”。虽然提出“主流”目标或自称为主流报的都市报较多,但在作者视野中,目前真正定位高端且开始了主流化尝试的都市报实际上只有很有限的几家。以具有典型主流化标本意义的《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时代信报》三家报纸为范例,通过逐一分析其主流化策略、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中国都市报主流化进程中存在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主流”定位偏移。其主要原因包括对“主流报”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比如认为时政新闻就等于高端、主流新闻;此外还有争夺发行市场、广告市场等原因,以及办报人才缺乏,等等。二、与母报党委机关报的角色冲突。其结果是,都市报的主流化会遇到来自党报和党政机关的压力,报业集团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工秩序将出现混乱,都市报主流化进程也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三、当前新闻管理中的“属地管理”原则与报业垄断经营现实。目前我国的新闻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其最直接的功效就是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控制。在这背景下,各地对于外地媒体进入本地办报普遍存在天然的抵触情绪。这不利于主流化报纸进入新的区域进而扩大自身影响。四、政策层面上对于跨区域办报的限制依然存在。资本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有助于报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市场化主流报的最终出现。目前对跨地域办报的政策有所松动但松动程度极为有限。受此影响,中国都市报主流化的趋势、进程将被延缓,主流化进程难以大幅提速。五、中产阶层尚未真正形成规模。中国中产阶层总体上规模较小,这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如西部更为明显。结合上述都市报主流化进程中存在问题、所面临媒介生态环境以及媒介生态环境近年来的改善趋势,可以得出结论:短期内,都市报的主流化尝试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将很可能因为面临上述系列问题和困境而难以取得大的进展,但这一趋势总体而言仍会继续并不断扩大;从长期看,随着媒体内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流化都市报将更有可能实现其“新主流报”的目标。同时,在最终的平衡达成之前,“新主流报”之间的竞争将出现并日益激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