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远缘杂交构建大黄鱼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鱼苗的基因组DNA扩增技术,以及通用序列加尾与荧光素标记的微卫星分型技术。利用所建立的技术,以大黄鱼♀×黄姑鱼♂和大黄鱼♂×黄姑鱼♀杂交初孵仔鱼为材料构建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同时利用诱导的杂交三倍体研究了32个大黄鱼Ⅰ型微卫星标记与着丝粒的遗传距离。主要结果如下:1.为实现利用Gel-Scan 3000遗传分析仪准确、自动地记录微卫星标记电泳产物并节省成本,研究了以添加荧光标记的M13引物为通用引物的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其PCR体系包含3条引物:5’端加上M13通用序列的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与M13引物(5’端标记一种荧光素),正向与反向引物用量之比为1:10,且正向引物与M13引物用量之和等于反向引物用量时扩增效果最好。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大黄鱼已有微卫星标记的PCR反应体系、热循环条件,以及多重上样方法。与普通PCR及银染显色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高通量、低成本以及分析精确等优点。2.鉴于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能获得拥有父本和母本单倍体基因组且形态正常的杂交仔鱼,但仔鱼不能开口摄食和成长,DNA数量不足以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因此研究了杂交仔鱼的DNA扩增技术。基因组DNA以TaqⅠ内切酶酶切,酶切片段与TaqⅠ寡核苷酸接头连接,然后以该接头序列为引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对连接产物进行PCR扩增。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基因组DNA增加约2.5×107倍,大部分扩增片段集中在500-1500 bp之间,用作大黄鱼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构建的PCR反应模板效果良好,从而解决了用初孵仔鱼构建遗传图谱DNA模板不足的问题。3.采用纯粹的大黄鱼家系构建遗传图谱,由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不大,在很多微卫星位点上都缺乏作图信息,构建高密度图谱有困难。因此本文尝试利用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子代进行大黄鱼遗传图谱构建,以期能够对利用纯粹的大黄鱼家系构建的SSR标记图谱进行加密。共使用144尾大黄鱼♀×黄姑鱼♂家系、96尾黄姑鱼♀×大黄鱼♂家系的初孵仔鱼,主要选择在纯粹的大黄鱼家系中缺乏作图信息的位点,加上部分已在本实验室构建的大黄鱼SSR标记图谱上定位的位点作为锚定标记,共检测了221个标记,正反交家系中具作图信息的标记分别有81个与61个,能定位到雌雄图谱中的标记分别有43个与30个,分别构成15个与11个连锁群。构成的雌性图谱总长度529.17 cM,预期长度1138.96 cM,图谱覆盖率为46.4%;雄性图谱总长度327.56 cM,预期长度614.48 cM,图谱覆盖率为53.3%。雌雄图谱中偏离1:1分离比的位点分别有5个与7个,占总标记的6.1%与11.7%。32个微卫星标记可在黄姑鱼基因组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14个具有多态性。4.进行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出,构建了2个三倍体家系;利用这2个家系研究了32个大黄鱼Ⅰ型微卫星标记与着丝粒间遗传距离。其中21个位点的重组率大于2/3,说明这些位点处于与着丝粒距离较远的位置,位点LYC1737与着丝粒重组率达0.979,显示其可能位于远离着丝粒的染色体的端部区域;LYC3211与着丝粒重组率为0,表明位置紧邻着丝粒。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2种喹诺酮药物对异育银鲫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氟甲喹研究其对不同组织中P450各亚型的影响变化;恩诺沙星研究其对P450影响的时间与剂量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海水网箱养殖量最大的重要经济物种之一,其生长具有雌雄二态性,然而大黄鱼性腺分化分子机制相关知识仍然匮乏,性腺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缺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变化及其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4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病史资料,统计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分析手术方式
北部湾口海域的渔业以中上层鱼类为主,在2008年-2010年北部湾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中蓝圆鲹、颌圆鲹、脂眼凹肩鲹、竹筴鱼四种鱼类总产量占中上层鱼类产量的50%以上。了解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