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共同的目标,生态安全也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已把生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具有一定的农业资源优势。但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为严峻,主要表现为:东部森林采育失调,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东中部过度垦殖,部分植被遭受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中部农业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西部草原受到破坏,“三化”(沙化、盐渍化、退化)日趋严重;全省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较重。1999年吉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思路,要通过生态省建设来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双赢。2001年4月28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标志着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正式启动。因此,保证吉林省的生态安全关系着生态省建设的实现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描述吉林省生态安全的状态、程度和水平,使吉林省生态安全更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为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生态安全的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本文在现有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以及对吉林省生态环境和生态省建设的研究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协调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展开研究。实证研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分析数据主要是来自相关年鉴和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到统计局、农委和环境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调研得到的相关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 本文首先在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资源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资源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从土地、水、森林、气候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几个方面进行的评价。 论文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时,主要是根据吉林省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点,依据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设定原则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协调理论为理论基础,参考现有的几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了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应用不安全指数计算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