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连微乳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癣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皮肤真菌病之一,由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引起。由于人的脚部具有特殊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足部成为浅部真菌的易感部位。足癣俗称“脚气”,南方叫“香港脚”,很多南方人患有此病,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容易发病或加重,因其瘙痒症状,很令人烦恼。许多人认为足癣是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足癣有许多潜在的危害或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1)引发湿疹,足部皲裂和疼痛;(2)破坏趾甲,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体癣、甲真菌病等;(3)引起脚臭;(4)传染他人,成为疾病的传染源;(5)引起丹毒、血管炎、甲沟炎等。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治疗足癣的药物大多为西药,可直接、快捷作用于皮肤,但往往只能缓解足癣的瘙痒等症状,不能清除病灶,从而导致治疗不彻底,长期使用相同类型药物还容易造成真菌的耐药性。传统中医学认为,皮肤癣病是由于湿热虫毒侵入体内,从而导致湿邪粘滞,病情缠绵,反复难愈。中药用于足癣的治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常用的多为具有杀虫止痒、清热燥湿功效的中药,如苦参、黄柏、蛇床子等。中药制剂通过配伍从整体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从而清除病灶,但中药具有起效慢、疗程长、使用不便等缺点。故寻找具有高效、低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的制剂,对足癣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广东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的基础方上进行加减,主要由丁香、黄连、蛇床子、龙胆、苦参等中药组成,并将处方中的药材进行活性部位的提取,结合能够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苯甲酸和水杨酸,制成给药方便的外用微乳剂。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取长补短,不仅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节的治疗理念,而且具有西药起效快的优势。本课题首次采用了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处方中药材的活性部位进行提取,以主要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蛇床子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影响处方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因素及水平,最终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本课题在香连微乳剂的制备时对乳化剂及助溶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筛选,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乳剂的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制备方法。本课题对制剂中的黄连、蛇床子进行了薄层鉴别,对盐酸小檗碱、蛇床子素以及苯甲酸、水杨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确定了香连微乳剂的质量标准,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课题对香连微乳剂的初步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乳液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以及抗冻实验,对香连微乳剂的性状、含量测定及其它理化指标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各检查项目均符合质量标准,稳定性良好。综上,本课题对香连微乳剂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香连微乳剂的质量标准,初步考察了香连微乳剂的稳定性,为今后香连微乳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在讲授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新课上,最难的莫过于实验方案的选择,特别是电流表的内外接问题,讲清这个难点往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问,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动手实验的时间。笔者
<正>一、材料与方法(一)药物: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和金匮肾气丸组成、剂量及配伍分别参照《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脾胃论》和《金匮要略》。其中药饮片购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会议
讨论了红外光学系统中场镜的作用。用能量的观点提出了一种用以确定场镜参数和探测器光学面(光敏面)的方法。
<正>1教材的表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中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进行了如下描述:(1)行星绕太阳作
本文通过对陕建集团三公司十年来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进行文明工地建设,对于促进工程质量提升、保障安全生产、培养高素质人才、助推科技创新等方面成就和经验的论述
2007年秋季,北京市开始使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新教材在编写思想、总体结构安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等方面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但又不完全囿于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发展。 本文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