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对创面修复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皮瓣修复。这种修复方法不仅能完成对创面的完全覆盖,还能解决创基薄弱、骨及肌腱外露等传统手术修复困难的难治性创面,因此,各大外科对皮瓣修复的应用也日益频繁。而随意皮瓣作为其中最常用方法之一,其成活率的提高一直广受医生、学者关注和研究。随意皮瓣内缺少知名血管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R损伤)仍极大的限制着随意皮瓣的成活。近年来,随着皮瓣设计的不断完善,比如:最佳长宽比例、皮瓣形状、术中不同血管吻合方式、延迟行皮瓣移植、加强创面护理、术后定期高压氧治疗以及更换敷料时各种生长因子的应用等方法的大量推行,皮瓣成活率显著上升,但临床应用中皮瓣坏死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如何能最大程度避免皮瓣中I-R损伤的发生,提高其皮瓣生存率成为近年来的热门研究方向。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以往研究中已被证实了有增强血浆蛋白mRNA表达和促进血清白蛋白(ALB)合成、提高血糖、分解脂质、免疫调控、增生血管、减少蛋白分解,减少氮丢失,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rhGH的临床应用不断增加,并扩展到烧伤创面及皮瓣存活方面。皮瓣移植后补充rhGH可以明显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并刺激单核细胞的迁移、促进超氧阴离子生成,使机体的抵抗力得以提高,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彭丽霞等研究表明,大鼠皮下注射rhGH后可促进皮瓣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使皮瓣坏死率降低。但其中剂量的选择尚未进行明确实验证明。基于上述原因,本次实验以大鼠为模型,验证不同剂量rhGH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的影响,以了解其皮下注射的有效剂量。目的:通过皮下注射rhGH影响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成活,并采用不同注射剂量,观察不同剂量的rhGH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影响程度,找出最佳注射剂量,为其临床应用前景做出初步评估。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均在其背部正中设计蒂在尾端的大小为2cm*4cm的随意皮瓣,并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大鼠分为A(生理盐水组)、B(0.05IU/Kg rhGH组)、C(0.1 IU/Kg rhGH组)、D(0.2 IU/Kg rhGH组)四组。术后即刻开始皮下注射药物,连续7天,一日一次。四组均于术后第7天拍照计算皮瓣成活率,并取所有皮瓣远端进行实验结果观察。将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及CD34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计算皮瓣微血管密度(MVD),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实验目的。结果:1、皮瓣大体观察:A组皮瓣近端皮瓣成活区呈粉红色,毛发稀疏。中段及远端部分坏死,呈黑色,质硬,弹性明显降低,无毛发生长,针刺不出血,皮瓣下淡红色分泌物较多。B组皮瓣近端色泽红润,成活尚可,中段开始逐渐色泽晦暗,呈棕色,少量黑色痂壳附着,弹性降低,针刺可见少量出血,毛发逐渐稀疏,皮瓣下存在少量分泌物,直至远端色棕黑。C组及D组皮瓣成活情况相似,大部分皮瓣存活良好,近端及中段呈淡红色,弹性与正常组织相似,无明显红肿等情况。远端及少许边缘部位,可见部分棕黑色坏死区,面积远小于A、B组,针刺出血,皮瓣下无明显积血积液。2、皮瓣成活率:经实验及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出:A组(对照组)为(57.72±2.03)%,B组为(72.75±0.97)%,C组为(81.37±1.49)%,D组为(82.31±1.59)%。将全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得出:P<0.05,各组数据总体均数不全相等。再运用LSD法将各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可得: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rhGH皮下注射可提高皮瓣成活率。B组与C、D两组比较结果可见: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得出低剂量组rhGH对皮瓣成活率的促进作用低于中、高剂量组;C、D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得出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中、高剂量rhGH促进皮瓣成活无显著性差异。3、HE染色可见:A组镜下见组织结构混乱不清,各层结构显示不明,组织明显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呈急性炎症反应改变,少量薄壁血管生长,无明显管状血管,部分纤维组织生长。B组真皮下组织较混乱,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较A组减轻,大量毛细血管生长,肉芽清晰可见。C组及D组镜下少许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显示清晰,新生管状血管生成,内可见红细胞充盈。4、CD34及VEGF在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内CD34及VEGF的表达强弱,结果明确可见CD34染色玻片中CD34呈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浆毛细血管周围,在B、C、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D组最高,C组其次。而VEGF免疫组化检测中呈药物干预组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分布成团状,对照组则呈点状散在分布,分布密度D组≥C组>B组>A组。5、微血管密度检测(MVD):将CD34免疫组化染色玻片置于100倍光镜视野下,每张玻片选取6个视野计数微血管数目并取其均值。A组:(5.00±1.46)条/mm2,B组(10.55±1.78)条/mm2,C组(14.40±1.63)条/mm2,D组(15.19±1.46)条/mm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得出,P<0.05,各组总体均数不完全相等,即表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LSD法两两比较得出,药物干预组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C、D组与B组比较得出P<0.05,低剂量组微血管密度偏低。C、D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可促进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内CD34及VEGF的表达增加,从而促进皮瓣内新生血管生成;2)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提高大鼠随意皮瓣的成活率;3)0.1-0.2IU/kg剂量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皮瓣的作用最强,可作为最佳药物剂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