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蜡种子辐射诱变及突变体筛选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 et Zucc.)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落叶灌木。因分枝细而多,耐修剪,整齐而美观,在园林绿化中广泛用作绿篱。又因花量大,花盛开时芳香宜人也作丛植、片植。辐射育种作为一种育种手段被广大的育种工作者所应用。通过60Co-γ射线辐照能提高突变频率,促进遗传基因重组,并有利于远缘杂交成功。利用RAPD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辐射诱变后代基因组的变异程度,基于基因组变异程度与辐射剂量相关性的研究能实现早期对水蜡辐射后代的鉴定和选择,对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本试验采用水蜡种子与60Co-γ射线结合辐射育种,确定水蜡萌动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分析了萌动种子长出植株的M1代的产生方式及性状变异,并通过RAPD方法分析了辐射剂量与M1代变异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辐射植物材料的敏感性顺序:萌动种子>湿种子>干种子,因为萌动种子对辐射的敏感性最强,所以最终选用萌动种子作为实验材料。(2)从水蜡的出芽率来看,水蜡萌动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50Gy,从水蜡的成活率来看,水蜡出苗的适宜剂量为LD50为45Gy。辐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00Gy。试验结果显示在剂量超过200Gy时,辐射种子虽有出芽,但不能长成植株。(3)水蜡萌动种子经辐射后,所得幼苗的突变株或突变枝的产生方式主要有四种:植株长到一定程度发生分枝且主干顶端单生;一个植株干上产生几个粘连枝;植株底端分枝且叶片一面正常一面蜷曲;在一个植株主干上互生很多枝。(4)M1代的性状变异早期主要表现在叶型、株型上。叶型变异表现为叶片不对称、扭曲、叶尖内凹、双叶脉等;株型变异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短、粘连枝等;所以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植株的高度逐渐降低。说明辐射剂量的大小对植株的高度有抑制作用。(5)叶绿素与辐射剂量之间呈负相关。叶绿素的含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少,SOD、POD酶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6)辐射对植株叶片气孔形态有一定影响。通过电镜观察M1代植株叶片气孔形态,表明M1代的气孔较对照植株叶片的气孔大,水分散失快,抗旱能力降低。(7)辐射后培育的水蜡实生苗的基因组变异程度与辐射剂量有一定关系。利用RAPD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上在早期对水蜡辐射后代进行鉴定和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其他文献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南方林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广,在我国人工林发展及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其生物量与碳
东北玉簪作为东北地区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其抗逆能力的强弱是影响其观赏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实验以东北玉簪为材料,使用外源物质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通过喷雾法对东
对皖南盆地中心的徽州区的香榧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季节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树龄的香榧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不同树龄的香榧的抗寒生理指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