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科学的理想信念使人产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决心,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而错误的理想信念则是人生走向歧途。大学生作为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群体,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发挥巨大作用。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积累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理想信念的教育起着导航的作用。中国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和渗透,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我国当代部分大学生身上折射出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知与否定、对国家与民族认同感的逐渐弱化、对政治的冷漠以及过于急功近利等种种价值取向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中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有其共同特点:一是政府行为,从政治全局和育人战略上重视并积极推进其教育;二是将理想信念做为核心价值观看待,将理想信念教育做为国家的软实力来加强;三是重视研究,都十分重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都存在着从道德教育过程环节要素等微观子项研究和从道德教育整体体系完善等宏观性研究的两种趋向;从研究方向上看,都经历着由经验型、内趋型、局部型向理论性、开放型、系统型的转变;从研究水平上看,都是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逐步深入、提高的;从手段上看,研究手段日趋多样化。四是在教育内容上都重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历史传统教育和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五是在教育方法途径上,都注重利用各种媒体,文化设施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都重视运用榜样人物,典型事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都重视把理想信念教育融于学术活动中,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学术化,引导大学生在思考研究中领悟和内化。中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同点是: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二是在课程设置上;三是在教育内容上,在美国,宗教教育实际上履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殊职能。许多美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范均出自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以至美国许多人把德育等同于宗教,把思想教育等同于接受宗教教育。四是在科研上,中国是政府组织推动,设课题、拨经费,美国更多的是各独立研究中心、各高校进行研究,经费更多的是自筹或财团赞助。五是在教育方法上,美国崇尚隐性的、渗透式的教育思想。具有“隐而不宣”的特点。通过对中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比较,分析了我国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势以及不足,提出了改进我国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苦创业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在方法创新上提出了应坚持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注重层次性、实效性原则、多方位的教育策略和实践性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