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1.细胞培养:以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7r5)为研究对象,用含10%优质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置于37℃、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2-3天换液一次,待细胞生长至约90%融合时对其进行1:2传代处理。实验所用细胞,均为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细胞。 2.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将细胞分为七组:①对照(DMSO)组、②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μM组、③缬沙坦(valsartan,Val)10μM组、④血管紧张素Ⅱ1μM+缬沙坦10μM组、⑤血管紧张素Ⅱ1μM+ 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剂)1mM组、⑥血管紧张素Ⅱ1μM+缬沙坦10μM+复合物C(Compoud C,CompC,AMPK抑制剂)1μM组、⑦血管紧张素Ⅱ1μM+5-氨基咪哇-4-甲酞胺核糖核普酸(5-Aminoimidazole-4earboxamide-ribo-nucle-oside,AICAR,AMPK激活剂)100μM组。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各组细胞予以相应药物处理24h后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 3.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将细胞进行分组,分组情况同活性氧检测。相应药物分别处理细胞0h、24h、48h、72h、96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4.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将细胞进行分组,分组情况同活性氧检测。细胞铺板12h,待完全贴壁后,予以含0.5%血清的培养基饥饿24h,然后对其进行划痕,并予以含相应药物的低血清培养基培养,药物处理48h后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 5.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MPK、Akt、mTOR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分别用血管紧张素Ⅱ(1μM)和缬沙坦处(10μM)理细胞0h、30min、1h、3h、6h、12h、24h,观察各个时间点两组细胞内AMPK、Akt、mTOR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将细胞分为五组:①对照(DMSO)组、②血管紧张素Ⅱ1μM组、③缬沙坦10μM组、④血管紧张素Ⅱ1μM+缬沙坦10μM组、⑤血管紧张素Ⅱ1μM+N-乙酰半胱氨酸1mM,分别在1h、6h两个时间点检测各组细胞内AMPK、Akt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将细胞进行分组(同活性氧检测),相应药物处理6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mTOR磷酸化和总蛋白水平。 结果: 1.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缬沙坦、NAC、AICAR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活性氧的生成,Compound C减弱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成活性氧的能力。 2.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缬沙坦、NAC、AICAR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细胞增殖,Compound C减弱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能力。 3.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缬沙坦、NAC、AICAR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细胞迁移,Compound C减弱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能力。 4.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AMPK、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缬沙坦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AMPK、Akt的磷酸化水平;缬沙坦、NAC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MPK、Akt、mTOR磷酸化水平增加;Compound C减弱缬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mTOR磷酸化水平增加。 结论: 1.血管紧张素Ⅱ可以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而过量生成的活性氧可以通过激活Akt、mTOR等蛋白激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2.缬沙坦可以抑制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与激活AMPK,抑制活性氧的合成,抑制Akt、mTOR等蛋白激酶的活性相关。